央企集体换“帅”,铺路国企改革 ——2015年能源央企换“帅”回顾

■能源央企“一把手”调整密集,这和新一轮国企改革的启动有着密切关系。

今年能源界发生的大事件中不得不提到5月4日。

当天,中国石化、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中国五矿四家央企的董事长履新,“一把手”如此大动干戈的央企人事大调整还是四年前的事情。

截止2015年9月,24家央企换帅,“换帅”的方式大概分为如下几类:

原“一把手”到龄退休,比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周吉平),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五矿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周中枢),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罗涛)。

单位内部提拔上来,比如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范集湘到龄退休后,由原总经理晏志勇接任;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宫晶堃当选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后,由原总经理邹磊接任;中海油原董事长王宜林调任中石油董事长后,由总经理杨华接任。

此外,像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涛退休后,国务院国资委企业改组局副局长张克利接任这种案例则为跨领域调整。

在电力行业,换帅是最早进行的。1月,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晏志勇任党委副书记、董事长,原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范集湘到龄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被“换帅”的央企中,大部分都接受过中央巡视组的巡视,并且部分高管人员还被调查过。政府在央企内部进行一轮反腐工作,实则有为央企改革开路之嫌。

不得不提的是,五月初换帅的第二天下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就召开了第十二次会议。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上,除了按惯例审议通过一些改革方案外,还特别强调要“引导大家争当改革促进派”,在用人标准上释放出明确信号“要把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干部用起来”。此外,还强调,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问题导向。

停滞十年的国企改革被重新启动了。一个月后两份国企改革的重要文件——《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企业国有资产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意见》审议通过,为国企改革提供实施保障。

2015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可以说是指导和推进国有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也标志着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尘埃落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部署步步为营,执行的时机就要到来。密集换帅的2015年,可能要成为央企的一个“过渡年”。

在我国庞大的国有企业体系中,央企贡献了利润的大头。按照财政部2014年7月公布的数据,中国目前有15.6万家国有企业,其中央企5.2万户,地方国企10.4万户。2013年,地方国企55.5万亿,超过全国国企总资产104.1万亿的一半,却只贡献了8868.7亿元利润,仅占利润总额的34%。

2014年,国企利润总额2.48万亿元,其中央企1.73万亿,占了70%。地方国企的利润还不及央企的40%。煤炭、化工、石化等行业的国企利润总额负增长,有色行业则处于亏损状态。

十八大反腐以来,落马的央企高官中裙带关系的现象异常突出,国企改革启动前密集换“帅”,展开跨领域、跨系统的调整,有利于解决央企内部不适宜的寻租关系,阻断原有既得利益群体的链条,这对于即将要重新出发的央企来说是有利的。

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评论认为,央企高层的变动可推进一些特殊行业市场化改革进程。但央企改革的最大问题在于整合的难度,目前已有的央企合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结构调整、功能分类和产业布局角度考量,才能实现改革的目标。

其实,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地方政府纷纷推出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方案。然而,9月份以来,市场并没有反映国企改革正在提速这一现象,在wind的各种主题指数中,国资改革指数和大央企重组指数排名倒数。

央企换帅只是一个信号,反腐也只是借力,央企如何改革且能保增长,还需2016年拭目以待。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