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争议】]中国该不该迁都?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日前在《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中国应认真考虑迁都》一文,重新引爆了民间关于“迁都”的争论,连香港媒体也参与其中。争论各方的举证从历史传统、资源争夺到经济成本,甚至还为新都选址吵了个不亦乐乎。【新都选址争议城市:南阳、南京、武汉、郴州、西安、成都】


有没有必要迁都?
正方

    早在1986年就有人提出北京面临迁都的威胁,多年来余音不断。朱镕基也曾指出,沙漠化问题若不能控制,迟早要迁都。近年北京的发展,碰到一系列难题。比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7,最近的沙丘群离北京仅70余公里。另外,不断膨胀的人口和产业,对北京的生活品质带来挑战。环境污染、房价居高不下也随之而来。从长远来看,迁都有助于化解上述问题。

反方
    北京现存的问题都不是迁都的理由。退一步讲,难道现存的问题,迁了都就不存在了吗?相反,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更有利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待迁移国家机关如此重大的决策,应慎之又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迁都将意味着“迁安”,影响国家的政治基础,同时也影响社会稳定。随着“绿色奥运”的推行,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防护林、南水北调等等。事实上,北京目前的供水比香港还要好。
正方

    一个大国选择首都,应当考虑国家发展和应对挑战的需求。历史上,元明清选择北京,主要基于“塞北本位”的利益需要。尤其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天子守边”巩固江山。1949年新中国定都北京,有接近当时的友好邻国苏联之意。时至今日,依靠现代通讯和交通工具,中国已无须“天子守边”。迁都自然而然。
反方

    世界早就告别冷兵器年代,进入到太空作战时代,自然建都北京与“天子守边”毫不相干了。建都北京,其实是历史造成,并没有对错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北京已有58年历史,也有58年的发展成果。到了2008年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北京作为首都,更加是中国的名片。


迁都成本能否承受?
正方

    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发展过程中,北京从中央得到的各种支持是最多的,巨大的投入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反而面临多重危机,原因何在?最根本的就是这座文化古都既是全国政治、文化、军事和经济管理中心,又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城而兼数职,确实不堪重负!另外,就中短期而言,迁都还有助于提供新的经济题材。
反方

    最重要的问题是,迁都也是要成本的。一旦迁都,要将所有的中央政府机关搬迁,需要的费用是天文数字,主张迁都的那位学者根本没有计算过这个。一旦他算一下,就会明白自己的荒唐。用那笔搬迁费用,北京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了。所谓迁都会“提供一个新的经济题材”,说白了其实就是再来一个劳民伤财的天字号工程。中国目前需要这样的工程吗?好的对策应是分散北京的城市功能,而不是迁都。
正方

    在和平时期,一个国家主动迁都,通常表现了对未来发展的高度自信,因而总是伴随着一系列振奋人心的壮举,推动国家改革和建设。目前,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日渐扩大,这已成为影响中国稳定和持续发展的“痼疾”之一。建设新首都有助于改变中国生产力分布严重失衡状况。迁都还能为根本改善行政效率提供契机,有效避开既得利益者的多方阻挠,推行一系列改革,建立新体制,并大大提高行政效率。这早被巴西利亚、伊斯兰堡等新都所证实。
反方

    迁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北京的古都风貌是谁批准改变的?如果说迁都了,等未来的首都发展得和现在的北京一样,该怎么办?谁来负责?北京之所以变成今天的问题城市,根源在于掌握了全国性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这样丰厚的资源必然会吸引大量人口。如果资源依然如此集中,首都功能依旧不变,首都就必然成为“首堵”,迁到哪里都不过是复制又一个北京。如果能给首都减负,北京就仍可继续充任首都。
    【点评者说】其实,关于迁都的各种理由观点,人们已经再熟悉不过了。希望迁都者,内心中往往有一种打破“不公平”的竞争冲动——同样是中国的地方,凭什么北京就可以占有如此广大资源,享受如此优待?其实,无论迁到哪里,如果改变的仅仅是地点,那么谁能保证,它多年之后不会成为现在的北京呢?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