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芭《天鹅湖》在荷兰“班门弄斧”

“你们喜欢这演出吗?”老约翰扶起手杖,缓缓站起,问坐在前排的中国记者。

责任编辑:李晓婷 袁蕾 实习生 张冉婷 李昊泽

“你们喜欢这演出吗?”老约翰扶起手杖,缓缓站起,问坐在前排的中国记者。

这是上海芭蕾舞团(以下简称“上芭”)豪华版《天鹅湖》在荷兰巡演的第13场。在荷兰东北小城格罗宁根,马蒂尼剧院以当地最古老的教堂尖塔命名。

中场休息,观众们走向大厅,享用点心和酒水,彼此交谈。因为腿脚不便,前来看演出的老约翰没有离座,演出厅里只剩下他和两个中国记者。

中国观众把问题抛回给他。老约翰摩挲着手杖,用沙哑的声音答道:“我看过俄罗斯人、法国人、英国人演出《天鹅湖》,但中国人的演出不一样,它如此壮观,如此漂亮,我无法形容。两岁那年,我从印尼到了这里。去年,我在这里看了印尼的现代舞,我很骄傲。但中国人不一样,他们敢跳欧洲人的古典芭蕾。”

荷兰人的确没见过这样的《天鹅湖》:鹅群虽以传统的S形阵列出场,数量却大出许多。48只天鹅足尖轻点,近百条光洁的长腿微微颤动,裙摆随之浮动如萍,舞台,真成了一池波光淼淼的湖。

荷兰人熟悉中国人在奥运会上的“万人表演”,却未曾现场见过这样的“壮观与美”。他们真诚地喜欢“中国芭蕾”:即便卖着最高票价,平均每场演出上座率也在九成以上;在阿姆斯特丹,有观众特意等在上芭的大巴车前,与演员挥手告别;荷兰的剧评人保持着职业性的挑剔,却也建议观众们一看:“来自上海的芭蕾舞者有着精湛的舞技,虽然他们对情感的表达还有些平淡。”

“必须承认,我们和西方顶级芭蕾舞团还有很大差距。”辛丽丽用“班门弄斧”形容这次巡演。“弄斧”并不是她的目的,巡演邀请了三组国外顶级芭蕾舞团的首席演员加盟,导演是合作多年的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辛丽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最有价值的,是队伍得到了锻炼。”——指的是近一百名参与巡演的年轻演员。

2016年1月18日,这场为期36天、覆盖8个城市,演出26场的巡演,将于海牙结束。

“中国人搞古典芭蕾舞,是肯定能搞好的。你们有集体精神,能做军事化训练。不像我们的演员,都太自由。”前英国国家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德里克·迪恩认为。 (上海芭蕾舞团❘供图/图)

“中国人搞芭蕾, 肯定能搞好;你们有集体精神”

票卖得不错,在东部小城恩斯赫特,六公里外的德国人也拖家带口来看戏。几张预留的工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