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了华西就是华西人”到“华西是社会的” 华西的变与不变

华西村集体主义文化数十年不变,但经济分配方式和管理模式正经受着时代的冲刷,许多传统也在悄然松动。

责任编辑:冯禹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朱丽惠 郭悦

华西村“金塔”旁边的伟人塑像。 (李磊/图)

“华西会做一些改变,包括内部管理、分配机制上会有所改变,毕竟要和市场接轨,但不变的是共同富裕的道路。”

华西村集体主义文化数十年不变,但经济分配方式和管理模式正经受着时代的冲刷,许多传统也在悄然松动。

不变的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的道路是不会变的,村民享受着集体的福利,不能既搞公又搞私。”

在华西村,共47项条款、5330个字的村规民约,对村民的道德和行为,做出约束性规范。而10个大组共110个“党员联户小组”,层层将华西2103个村民联结成为一个集体。

在很多华西村民眼里,华西村的集体主义氛围从未改变过。

在华西集团办公室上班的朱民新,1986年出生,是“根正苗红”的华西人。她告诉南方周末,很小的时候还听不懂一些政治词汇,就频繁跟随父母参加各种会议,开会、学习已经成为华西的习惯。

2003年,吴协恩接任华西村党委书记后,创立了“党员联户制度”,以5到10户家庭为一个单位,推举党员作为组长,就近结合为一个党员联户小组,每月不定期举行讨论学习小组会议。每月5日的“经济分析会”,以及6日的“村民大会”,也都雷打不动固定召开。

“每次(村民大会)人都来很齐,提前5分钟就到了。”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介绍,村民之所以对集体会议十分热衷,是因为每个人的意见都能够得到充分尊重。比如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了在热电厂旧址修建文体活动中心的决议之后,涉及诸如购置哪些设施、装修设计、管理章程等等细节,又通过“党员联户小组”会议讨论了整整一年。

而当年,“老书记”吴仁宝曾提出过在村内修建高架桥的设想,但是由于造价昂贵且并不实用,这一提案在村民大会上被表决否定。

村规民约的每一次修订,也要在村民大会上讨论通过方可生效。在华西村,尊老爱幼、赡养父母、不准赌博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