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悟运动】法国工会:福利不能少权利更重要

    11月17日,巴黎歌剧院上演《托斯卡》,演出中竟然没背景。原来剧院工人支援铁路和公交系统的罢工去了。而原定次日上演的《胡桃夹子》干脆被取消。
    13日,法国国家铁路局和巴黎公交系统开始大罢工,导致全国公交几近瘫痪,相形之下,娱乐计划的改变实在算不上什么大事。
    导火索是政府新推出的特殊退休制改革计划。以前,铁路工人等从事高劳动强度职业的雇员的社会分摊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缴纳年限为37.5年;新计划规定他们必须像其他社会成员一样,缴纳40年的社会分摊金后,才能领取全额退休金。计划甫一公布,罢工应声而至,很快成为“12年以来最严重的工潮”。
    重头戏还在后面。不只交通,教育、电信等多个行业正在酝酿更大规模的罢工罢课。
    每次法国工人罢工的舞台上,政府、资方、工会都会上演“三国演义”,而最活跃、更有主动权的一方通常是工会。
    今天法国的工会,由最早业者自发组织的行会逐渐形成劳工总联合会、工人力量总工会等大小几十家全国工会组织。1936年6月,在这些工会发起罢工的压力下,法国政府批准带薪休假和40小时工作制;1968年,又是两大工会发动80万巴黎工人走上街头,声援5月风暴的学生们。不断示威、不断抗议,法国民众的福利不断增大,如今年带薪假期已长达5周,一周法定工作时间降到了35小时。
    法国法律规定,企业雇员超过50人,就必须设立工会代表,这些代表由员工选举产生,通常隶属于各大工会,和其他代表协同作战,同资方谈判,为广大被代表员工争取最大福利。而一旦企业裁员或者改革福利,这些工会骨干往往冲在前面。
    这次罢工潮中,工会同样充当了急先锋和总调控。先是法国铁路八大工会在10月份警告性罢工,11月13日总罢工后,当局仍没拿出谈判诚意。政府制定了改革计划,却甩手只让工会和企业谈,自己仍是“没商量”的态度。于是,工人们打算“拼到底”。而在各大工会的号召下,包括邮政、教师、医护等行业的从业者也将加入。
    其实,工会也并非不明白改革的必要。法国现有福利制度都有欠灵活、不适应新形势的一面,但对于工会而言,保证工会的尊严和话语权更重要——从一开始,法国工会就自称其存在的目标是“赢得权利,而不是钱”。正因为此,法国人的福利已经很让许多国家的人们羡慕,还是不断上街。
    至于眼前的罢工,法国民众的心态有些复杂微妙。一方面,出于传统道义,他们要支持弱者,而且指不定哪天法案就落到自己头上,所以也并不想工会轻易交出阵地;另一方面,瘫痪的交通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再说萨科齐的改革并非没道理,法国经济的严峻形势就在眼前,必须忍受暂时“阵痛”才可能换来更好的明天。
    只是罢工带来的损失显而易见,光营业削减和顾客赔偿,法国铁路两天内就赔掉五千万欧元;一个礼拜的工潮,能打掉国民经济0.1%的增长率。于是,甚至出现了反对罢工的游行。
    面对复杂的社会背景和心态,工会的努力不大可能一蹴而就,有时会进两步退一步。不过,无论抗争多么激烈,法国人都明白,抗争双方都代表了法国。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