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试点变味,20年探索无解 中药配方颗粒:围城将破,争议难破

试点15年,中药配方颗粒骑虎难下,却硬着头皮选择大跃进。但却无法排除外界质疑,“如果试点可行,国家出台标准,企业自由竞争;如果不可行,应该有阶段性的结论,并立刻停止试点;如果是科研,科研的准入标准又是什么?”

责任编辑:吕明合 助理编辑 刘文慧 实习生 杨安娜 向凯

2009年第61届全国药品交易会,三九医药推出的免煎中药调配柜,患者可像超市购物一样,根据中药药方,自己按配量调配。但其标准和疗效,依然存在较大争议。(CFP/图)

试点15年,中药配方颗粒骑虎难下,却硬着头皮选择大跃进。但却无法排除外界质疑,“如果试点可行,国家出台标准,企业自由竞争;如果不可行,应该有阶段性的结论,并立刻停止试点;如果是科研,科研的准入标准又是什么?”

这是一种穿上“新马甲”的中药——患者只需根据医生处方,将不同的单煎颗粒倒在一起,热水冲开,即可像速溶咖啡般服用。

亦是医药行业公认的“金矿”——动辄上亿元的净利润,年均50%的增长速度。更何况,在长达15年的时间里,有资格“掘金”的,只有6家企业。

自1992年由江阴天江药业率先研制以来,这种以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制粒而成的中药配方颗粒,争论便从未平息。力挺者称其质量可控、方便快捷;质疑者则吐槽其违背祖训、药效存疑。

20多年的探索、15年的试点,中药配方颗粒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却依然没能摘脱“试点生产”的帽子。特殊境遇的背后,是围绕中药单共煎疗效差异的持续争论,是没有统一行业标准、难以进行市场扩容的尴尬。

不过,争议尚在,围城将破。2016年3月1日,《中药配方颗粒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结束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行业开放趋势已逐渐明朗。

此前的2015年12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食药总局)下发征求意见稿,显示配方颗粒的试点限制将被放开——中药生产企业只需经过所在地的省级食药监部门批准,并在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生产范围内增加中药配方颗粒,再按照《中药配方颗粒备案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向所在地省级食药监部门提交备案资料,即可生产。

对六家试点企业,备案制无疑是重大利好。此前,在一些地区,配方颗粒被限制在二级以上中医医院使用,也无法进入诊所、药房。试点限制一旦取消后,市场容量将急剧放大。“我们会把握时机,充分利用先发优势。”红日药业副总裁兼董秘郑丹说。

而不在试点名单的神威药业副总裁陈忠,同样庆祝,“六家企业的垄断终于快被打破了。”

但这看起来,更像是无奈之举。“配方颗粒的试点发展到今天,很难收场。尽早出台行业标准的呼声日渐高涨,总得出个东西。”广东某试点企业研发中心的陈桦(化名)直言。

国家本希望试点企业能够哺育市场、形成一套可供所有中药企业参考的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但15年的试点早已将大部分人的耐心磨光。“如果一再拖延,将给整个中医药行业扯后腿。&r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