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议“小斯之死”

“高见、低见、谬论、狂论,放放无妨,听听有益”。

责任编辑:蔡军剑

编者的话:

自由谈,是大家的。

这个大家,不只是“大家”(名人)的,也还是“大家”(你我)的。

我们期许,自由谈,不只是一个报纸版面,也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老读者刘异云先生的提示,“高见、低见、谬论、狂论,放放无妨,听听有益”。

自由谈,欢迎你放言,欢迎你参与圆桌讨论,我们本期聚焦“达州高考生小斯之死”,敬请垂注!

必须说明的是,因版面容量有限,我们不可能一一照登读者来论,有的还作了删节处理,呈现的内容恐怕会显得单一、静态和平面,但事实上,你我的思维空间却可以无限延展,是极其多样、动感和立体的。像本期胡泳教授《新闻学院的雷人毕业生》一文,就有多位新闻学院毕业生表达了不同意见。您若有意聆听更多声音,不妨移步南周新媒体平台参阅或来email索读。

赵新良(辽宁省原副省长)

这起事件很悲惨,深切悲悼逝去的鲜活生命,深切同情无助的失子双亲。但是,当今社会,父母期望值太高,又不善于跟亲子平心静气地交流,大爱成了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小孩处于青春叛逆期,迷茫而固执,使本已存在的代沟放大,大爱被误解扭曲成大恨;而学校与家长的沟通不力,对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异常关注不够,缺乏有效对策,大爱悬在半空;而靠张榜公开学生成绩排名来提高升学率和关注度,更会火上浇油。

我们是否把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平常之心、平安是福等理念,作为学校教育、社会风化的重要内容?世界是天才和平民共同支撑起来的,为什么媒体要连篇累牍地跟踪报道高考状元(而非德能勤绩佼佼者)如何如何,影星歌星球星如何蟾宫折桂?社会分层的产生和流动,让小小年纪的莘莘学子如何读懂缘由?大写的教育,救救孩子,救救家长!筑梦追梦圆梦,需要和谐社会,健康心态!

徐上(上海市工商局公务员)

刚上初中时,儿子学习成绩好,尤其是语数英三门主课,月考、期中考、期末考,基本都考班级第一,年级第一也是常事,他有点飘飘然,给人以“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觉,平时只跟几个学习成绩好的玩,成绩差的“请教”他问题是一脸的不耐烦。

儿子喜欢乒乓球,那会儿刚好是乒乓世锦赛,我问他,中国队强大吧?进入决赛的都是中国队员,你觉得比赛还会激烈吗?你还会守着电视机看吗?他似懂非懂地回答我:全“囊括”也就没啥意思了。

达州18岁少年高考后自杀了,QQ空间留2800字长文“控诉”父亲。儿子在同学群里看到了这个新闻。我问他啥感受,儿子回答我:“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啊,何况那孩子已经很优秀了。”我告诉他,“如果说对你有什么期望,平安是福,不求人上人,但求人中人,诚厚笃实做人就可以。”这是台北市长柯文哲对儿子的寄语,我送给了我儿子。

我告诉儿子,并不是每次都要考第一,要多给小伙伴机会。有对手,才能激发你的“斗志”。

韩建凤(北京出版集团编辑)

其实,我想说,那年高考,我也写了一封遗书。

我爸常年在外打工,我妈是那种数落起来就没完没了的人,从早上一直到深夜,这中间一刻都不停,长达十几个小时,有的没的,她能把她知道的所有的事都扯到她觉得你错了的那件事上,有时你想辩驳一句,却发现简直是大错特错,你给她创造了更多的口实。

唠叨完之后她会生一场病,她从小到大只要一生病,姥爷就给她刮痧,现在一直保留着这种习惯。我妈让我给她用手挤,因为长年累月的刮痧,她的皮肤已经变得很厚,我对这件事深恶痛绝。

高考那年我没考好,史无前例的差,我妈又开始唠叨了,这次因为天天在家,这场唠叨显得旷日持久,无休无止。

我工工整整地写了遗书,却发现自己没有什么可分配的“遗产”,有些不甘。

那时我的好朋友阿婷总来看我,她比我成绩差,我妈或许找到了一丝安慰,没有再继续借题发挥下去,当然她也说了,你看看你都是交的什么朋友。之前,我起了个笔名叫“行吟”,她叫“鸿泽”,取意“深陷沼泽却有鸿鹄之志”,我们一起相视苦笑,让我觉得不是那么孤独。

第二年我复读,高考填志愿三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