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万科

万科可以失去王石,但失去了全部管理层的万科不会再是一家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而只能称之为一个资产包。“无论王石做了多少蠢事,说了多少错话,也不管他的主观愿望是否有自私成分,但其客观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他一直在维护万科的品牌价值、核心资源和全体股东利益。遗憾的是他对现有大股东采取了错误的、不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责任编辑:顾策 苏永通

65岁的王石,此次遭遇的不仅是股东对万科管理团队的第二次“信任危机”,更是一次“个人品牌”的危机。(视觉中国/图)

“万科可以失去王石,但失去了全部管理层的万科不会再是一家优秀的房地产企业,而只能称之为一个资产包。”但对于此次股权争夺战的发起者宝能来说,或许“资产包”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于试图推广混合所有制的国资管理方而言,他们未来也要考虑如何向民营企业家们解释,作为混合所有制典范的万科今天所面临的控制权之争,只是市场中的“个案”而不是国企们的“潜规则”。

“无论王石做了多少蠢事,说了多少错话,也不管他的主观愿望是否有自私成分,但其客观效果是值得肯定的,就是他一直在维护万科的品牌价值、核心资源和全体股东利益。遗憾的是他对现有大股东采取了错误的、不合适的方式和方法。”

漫长的一天

2016年6月27日清晨,对于经历了近半个月炎夏之苦的深圳而言,仅仅是又一个漫长夏日的开始,但对于即将召开股东大会的万科集团及其管理层而言,却是一个生死攸关的“抉择时刻”。

就在头一天晚上,王石这位世界最大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创始人及其管理团队,遭遇到自他1984年创立万科以来第二次严峻“信任危机”:宝能系旗下前海人寿和钜盛华联手发出股东提案,建议罢免包括王石在内的12位董事与监事——几乎是万科整个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作为合计持有万科近25%股权的第一大股东,宝能系此举意味着万科现有经理人阶层的“全面清洗”。

但对王石而言,或许更大的心理冲击来自4天前的深夜:6月23日晚23点,宝能系两家企业发布声明反对万科此前推出的与深圳地铁资产重组预案,并直指“独立董事丧失独立性”“万科已实际成为内部人控制的企业”。

一个小时后,曾被万科管理层高度赞扬的“大股东典范”——央企华润集团,在官方微信发文回应称,反对资产重组计划并已致函监管层,同时“高度关注万科存在内部人控制等公司治理问题”。

在过去16年时间里,原大股东华润曾以高度宽容与信任催生了“世界第一房企”万科,但现在这一举动不仅令市场一片哗然,显然也让身为董事局主席的王石心下黯然。

在6月26日网上传出的一条王石朋友圈中写道:“当你曾经依靠、信任的央企华润毫无遮掩的公开和你阻击的恶意收购者联手,彻底否定万科管理层时,遮羞布全撕去了。好吧,天要下雨、娘要改嫁。还能说什么?”

6月27日下午召开的这场股东大会,正是“撕去遮羞布”的时刻:作为合计持股比例近40%的宝能和华润两大股东,其举足轻重的投票权将决定万科管理层过去一年的工作,乃至此前数十年的奋斗与努力,能否得到市场化股东们的信任与认同。

王石自然不会忘记22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君万之争”:在那场以国泰君安证券为首发起的改组万科董事会事件中,面对着咄咄进逼的股东代表,当时的万科管理层几乎是凭借着“运气”才最终躲过一劫。

而那次股权之争,也令此前对中小股东们态度“高冷”的万科管理层,意识到自身在内部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维护上的薄弱之处,成为“重塑万科”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22年后的网络时代大潮下,这场再度关系到万科发展前景的“信任对决”,早在拉开序幕之前便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围观的“公共事件”:在万科公关部门和诸多网络媒体的现场直播间里,聚集着成千上万的企业家、投资者和媒体记者们,等待着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此时这场“信任之战&rdquo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