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就像孤独的行路者” “搭积木”式建房:梁思成夙愿今何如

尽管已有六十余年的蹒跚前行,但我国建筑工业化比例仅为3%-5%,在欧美和日本,这一比例已高达50%-70%。

责任编辑:何海宁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王倩 向凯 赵雅

1970年代,在南宁、苏州和烟台等各地推广时,人们并不敢住这种房子,于是官方就拍摄了宣传片,在放映电影之前播放。(东方IC/图)

尽管已有六十余年的蹒跚前行,但我国建筑工业化比例仅为3%-5%,在欧美和日本,这一比例已高达50%-70%。

建筑工业化程度低造成了诸多不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建筑能耗和建筑垃圾都占到国家总能耗和社会垃圾的接近一半。

建筑学家梁思成应该没有想到,他发表于1962年9月9日《人民日报》的那篇随笔,在半个多世纪后,仍被建筑师们反复阅读。

这篇题为《从拖泥带水到干净利索》的文章至今仍被视为“建筑工业化的深刻洞见”而反复流传。类似于“搭积木”、拼结构,建筑工业化指的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等方式造房子。

在绿色建筑兴起、建筑工地严控扬尘和噪音污染以及劳动力短缺的当下,建筑业已在翘首迎接工业化这一巨大蛋糕。

早在1950年代,建筑工业化就已进入中国。六十余年过去了,中国建筑业依然停留在秦砖汉瓦、手工砌筑的时代。而在欧美和日本,建筑工业化的比例已高达50%-70%。

“在将来大规模建设中尽可能早日实现建筑工业化。那时候,我们的建筑工作就不要再拖泥带水了。”梁思成文中的这番畅想,目前正迎来国家政策拐点。

从5%跃到30%

2016年6月27日,在主题为“第四次工业革命——转型的力量”的天津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民投)总裁李怀珍表示,作为民营企业聚合平台,中民投正布局与第四次工业革命相关的新兴产业领域,这其中就包括建筑工业化。

两年前,中民投成立了专注建筑工业化的中民筑友。同一年,三一集团也通过收购,进军建筑工业化。虽然来得晚,二者还是被业界看成是“来头大、背景强”的黑马。

不仅是民企,见证行业发展的华阳国际建筑产业化公司董事总经理龙玉峰还感觉到,这几年国企的进驻也增多了:“过去是住建部、地方建委重视,现在是国务院、地方政府关注,产业化不再是陌生的事情。”

在建筑工业化发展最快的上海,“2013年的落地面积是100万平方米,2014年300万,2015年达到600万,2016年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