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急辟谣,赣州忙开发排涝界“网红”,到底几分真

福寿沟目前并不完整,其担负的排水不及赣州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因而,“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得益于宋代排水系统”这一提法有失偏颇。

责任编辑:何海宁 实习生 赵雅 王倩

青岛栈桥旁德国占领时期修建的地下排水系统。(东方IC/图)

青岛德占时期建设的排水管网共约80公里。但时至今日,正常使用的只有2.66公里,在整个排水管网占比不足千分之一,服务面积在老城区微乎其微。

福寿沟目前并不完整,其担负的排水不及赣州总排水量的十分之一。因而,“赣州古城千年不涝,得益于宋代排水系统”这一提法有失偏颇。

“德制排水管的服务面积在市南区老城区微乎其微。”2016年7月12日,青岛市城市管理局排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乔全荣对南方周末说。

每年汛期来临,乔全荣的电话总是响个不停。这些电话中有的是采访,有的则是表明要来青岛参观学习。与乔全荣遭遇类似的还有万幼楠,作为江西赣州市文物局研究员,自2010年起,每年5-8月他都要接待很多媒体的采访。

他们的忙碌源于这两座城市排涝的种种“神话”。青岛、赣州,已俨然成为中国排涝界的“网红”。前者因德制下水道而闻名网络,后者则以宋代福寿沟成媒体关注焦点。

2016年夏,南中国暴雨来势汹汹,城市内涝频发,城市地下管线的建设窘境再次成为国民热门话题。南方周末就此联系了青岛、赣州相关政府部门,探究这些特殊的地下管线目前到底作用几何。而这些所谓“排涝神器”风靡网络,亦折射出中国诸多城市内涝的尴尬现实。

青岛:完全不属实

几乎每年中国城市被暴雨击瘫时,网络上都要把这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