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 医疗纪录片《人间世》中的生死

十集纪录片《人间世》在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每集一个主题,包括急诊室、急救车、器官移植、临终关怀……通过医学反映社会基层人与人之间的故事。

责任编辑:朱晓佳 袁蕾 实习生 叶晓琳 马芸

《人间世》摄制组在拍摄前后,都在医院进行了长时间蹲守,以前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看个病要排那么长的队,现在他们明白了长队另一端的故事。(制组供图/图)

车在前医生的日程井井有条。他供职于上海瑞金医院的急诊科。

通常,他早上5点50分起床,6点刚过出门,顺手带上自用的小药盒——他有医生中常见的高血压和腰椎问题。他半小时后到达医院,边吃早饭,边打开电脑,查阅病人的病情和化验单,再巡视一圈,与病人聊一会儿,避免漏掉重要信息。七点半,他与夜班同事交班,开始查房。

车在前负责18张病床,新来的和病情不稳的病人,需要格外关注。查房将近11点结束,他开始做的换药、穿刺、引流和血液净化等操作,都关系着危重病人的诊治。

下午四点,车在前开始接待家属。他本应五点下班,往往因危重病人而拖到七点多钟。遇上紧急抢救,他可能连续工作48个小时,甚至更久。

从1993年上大学开始算,车在前跟医生这个行业打交道已经23年了,大多数时候,他已经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不可能病人家属哭,我们也跟着哭。你要冷静下来,控制整个场面,安排医护人员抢救,同家属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偶尔,他也无法保持超然。

2015年9月15日,一位年轻人因为海鲜中毒入了院,下消化道大出血。医生忙着为病人做血液净化,父母在一边双手合十祈祷,面容悲戚。车在前反复向焦急无助的家属们强调,医生非常想救他:“24岁我们都经历过的,他太年轻了……”

病人稍有好转,但转天上午,消化道大出血,医生紧急从血库调血,用尽了所有医学手段。15个小时后,深夜23点,抢救终告失败,这个年轻人永远地闭上了眼睛。病人的身体机能逐渐消失,家属在走廊哭泣。车在前原本可以离开了,但他站在病床前,几乎是下意识地,一点点擦干净病人的血,做些清理。

对车在前来说,他有48个小时没法合眼,除了这位年轻的病人,他前后还得救治另外两位老年患者,虽然另外两位都抢救成功,但最终还是得遗憾地送走这位年轻人。医学的能力有限,车在前只能感慨:“你没得选啊。”

2016年6月11日开始,十集纪录片《人间世》在上海电视台新闻频道播出,每集一个主题,包括急诊室、急救车、器官移植、临终关怀……通过医学反映社会基层人与人之间的故事。这次抢救,出现在纪录片《人间世》第一集中。

“医生百分百愿意让病人活下来”

周全是上海广播电视台深度报道团队的负责人。团队的工作职责就是找题材、拍片子。

一开始他们想拍的是基层治理。编导团队走访过居委会、派出所,发现都不太好用纪录片的方式呈现。然后挑上了医院,基层医生、医改、看病难……一脉相承。

《人间世》的编导团队是四个小伙子,四位编导下到医院,分头带领八个摄制组拍摄,每组六七个人。

周全在《人间世》担任总导演。开拍前,团队就确定要在医院扎下去,希望编导和医生建立充分的信任。大家开玩笑,说要加上医生的微信,“看到他们脱下白大褂,放下手术刀,半夜两三点钟发出一条最真诚的朋友圈,能够参与他们朋友圈的讨论。这才足以开拍。”

上海市卫计委非常配合《人间世》的拍摄,组织了22家医院参与了协调会。此前,卫计委曾与东方卫视合作过急救真人秀《急诊室的故事》。

编导之一秦博在瑞金医院蹲守了超过一年半。他从前也因看病排队而焦虑,拍纪录片,才知道了长队另外一端的故事——秦博说,2016年7月4日到10日,瑞金医院仅内分泌科4间诊室就接诊3692人——平均每个诊室每天要接诊131人,而每个诊室上午和下午都只有一位医生。

瑞金医院的急救与心脏手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