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回门槛的诱惑

提起克里斯蒂娃,我们就想起那一系列神秘莫测似有魔力的术语:子宫间、贱斥、忧郁症、自己的陌生人,当然还有文科人人会说的“文本间性”。不少人认为这些术语就是克里斯蒂娃本人。

责任编辑:刘小磊

克里斯蒂娃。(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提起克里斯蒂娃,我们就想起那一系列神秘莫测似有魔力的术语:子宫间、贱斥、忧郁症、自己的陌生人,当然还有文科人人会说的“文本间性”。不少人认为这些术语就是克里斯蒂娃本人,以至于2012年她在复旦大学访问时,面对联袂而来的“文本间性”问题,有礼貌地说:“我当然挺满足的,但是略感惊讶。”

这也不能完全怪广大文科学生,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听课听的是“关键词”,书本说的是“关键词”,考试考的也是“关键词”。关键词是浓缩维生素,服用维生素能高效存活,却完全失去了美食的“诗性”。克里斯蒂娃就是这种维生素制造业的牺牲者之一,她就像她在本书中描写的“献祭品”:“献祭表明所有的秩序都是建立在再现的基础之上的。暴力便是象征的泛滥,杀死实质,从而使得它能够指称。”的确,“关键词”的指称暴力式地精确,但赢得这种精确性,代价是杀死实质,让人不再读原作。

于是乎二手讲解泛滥,捷径阅读成风,手捧克里斯蒂娃的讲解说明的读者,远远超出读克里斯蒂娃原作的人。克里斯蒂娃的原作翻译成中文的没有几本,她1973年的成名作《诗性语言的革命》,是她的理论体系的起点,却一直没有中译。鄙人曾经冒昧问过两位法国文学理论翻译的元老级人物,得到的回复是“译出来也太难读”。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