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烙印】新“兴国调查”:“将军县”的世纪寻路

“你们不是‘将军县’吗?怎么还这么穷?”胡玉春期待着不再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赵建楠 陈浩源

在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园,某长征军事夏令营的小队员在渡口边的广场上整装待发。(南方周末记者 张涛/图)

“你们不是‘将军县’吗?怎么还这么穷?”胡玉春期待着不再遇到这样尴尬的问题。

出租不打表,摩托满大街穿行,老城中心区外墙斑驳的小楼,不远处新城电梯房住不满却还在拔地而起——兴国,这个赣南小县有着中国四五线城市的标配。

红色革命过后,兴国依旧保留着独特的历史标签:全国有名的“红军县”“将军县”“烈士第一”县和毛泽东“钦点”的“苏区模范县”。

仅1955-1964年间,兴国被授予解放军少将以上军衔的就有56位,数量仅次于湖北红安,有的村落走出了三位开国将军,“将军县”声名显赫。

“你们不是‘将军县’吗?怎么还这么穷?”总是有人这样问胡玉春。作为县城里公认的红色历史专家、县政协文史委原主任,胡玉春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接待了一波又一波前来接受红色文化洗礼的共产党干部。

在许多人眼里,这个苏区时期全县23万人口中就有8万人参军参战的“红军县”,应该在国家的政策扶持中焕发生机。

有着23179名革命烈士,居全国各县之首的兴国,早就出现在“十五”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的名单中,眼见“十三五”到来,非但没有“摘帽”,扶贫村的数量却从最初的58个增至165个,涉及贫困人口超过10万人(全县总人口约83万,行政村304个)。(数据引自2015年《产业扶贫托起老区小康梦——兴国县委书记赖晓军访谈录》)

2016年2月3日的县第十七届人代会第七次会上,兴国县县长陈黎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表了摘帽的决心,2018年是大限。

“没想到家乡还这么穷!”

1986年,胡玉春到武汉拜访兴国籍老将军钟文法,老人刚从武汉军区副政委的任上离休。吃饭时,钟老满面愁容,他告诉胡玉春自己看到一篇内参,写家乡兴国百姓穿不起裤子。

这篇内参的内容,被胡玉春认为是来自1985年时任江西省委书记万绍芬主持的一项调研结果。

1985年6月,万绍芬当选中共江西省委书记后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佳凝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