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涿鹿教改风波调查 辞职教科局长:没想到阻力这么大

“在当前形势下,县委叫停全县教学改革,我想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作为党员,我举双手赞成。”在辞职信里,郝金伦仍然坚信他自己推行的教改,“成绩摆在那儿”。

责任编辑:刘斌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于莎莎

2014年涿鹿县教改开始后,涿鹿中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验田,郝金伦每天都要到这里巡查一遍。(南方周末记者 翟星理/图)

家长们的质疑集中在“三疑三探”大幅缩减了教师讲课时长,这将对考试成绩产生致命打击。“这些家长就认为一堂课老师从头讲到尾,他花的钱就值了,多讲一分钟他就赚了。”

2016年涿鹿中学的高考成绩呈现爆发式增长,郝金伦将其归结为“三疑三探”教法的成效。“同样的老师,不同的教法,如果不是‘三疑三探’,我找不出其他原因。”

“在当前形势下,县委叫停全县教学改革,我想这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作为党员,我举双手赞成。”在辞职信里,郝金伦仍然坚信他自己推行的教改,“成绩摆在那儿”。

一场推行于冀北小城涿鹿县的教学改革,因其主导者县教科局长郝金伦的辞职而变得全国闻名。

这场名为“三疑三探”的教学改革,发源于河南西峡县,在当地大获成功后被国内多所学校复制。2014年,“三疑三探”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实施。

改革一度在涿鹿教育系统掀起一阵学习热潮,然而,越来越快的推进速度也引起一些一线教师的反思。涿鹿县一位公立学校管理者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推进越深入,对传统教法的舍弃越彻底。”

学生家长们对教改则直接表达出了不满,他们担心孩子的成绩受影响。两年时间里,逐鹿县教改遭遇过两次大的反对浪潮,以及一次群体性事件。郝金伦也曾试图改变舆论走势,但他承认,“始终没有办法说服那些不愿意被说服的人”。

2016年7月5日,涿鹿县委县政府叫停了“三疑三探”改革,作为改革推动者的郝金伦,则于一周后辞职。8月初,南方周末记者实地探访涿鹿县,采访该县教育系统相关人士,并对话郝金伦本人,试图勾勒出这场教改风波的真实面貌。

8月4日,《人民日报》针对涿鹿教改发表题为《树人需百年,改革要耐心》的文章称,“教育改革需要一个宽松的环境,要有足够的耐心。”8月9日,涿鹿教科局一位副局长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教科局短期内估计不会有大动作,以稳为主,先度过这次风波。”

“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减负增质”

涿鹿县此次教改的直接动因是县教科局局长的更换。

2013年8月,40岁的郝金伦调任县教科局局长。郝金伦此前在乡镇工作,曾跟他共事过的一位干部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郝金伦最初在团县委任职,后下乡镇锻炼。在乡镇任职期间,郝金伦以实干和倔强闻名,“有一次,他觉得上面一项政策不合理,就称病休假了。”

郝金伦在乡镇的工作作风也延续到了教科局长任上。上任不久,他就发现涿鹿中小学教育方法存在弊端,“教改课改搞了那么多年,但教学实际上还是以‘满堂灌’、‘题海战术’为主。”郝金伦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学生学得那么苦,老师教得那么累,考试成绩还那么差,一年全县的公立中学考上一本的就二三十人。”

郝金伦想寻找一种既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又能显著提高考试成绩的教学方法,河南省西峡县第一高级中学的“三疑三探”课堂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