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求快 快中保好 又稳又实 国酒茅台持续逆势增长充满活力

美丽茅台

2016年以来,中国酒业市场持续回暖,当下势头愈加明显。

据统计,截至6月30日,贵州茅台集团实现白酒产量同比增长20%,白酒销量同比增长14%,实现含税收入同比增长15%,上交税金同比增长26% ,出口白酒创汇同比增长10.46%,呈现出“稳中快进、稳中有新、稳中有转”的良好态势。

据研究机构走访调研,近一月来各地茅台酒市场价格呈上升趋势,京沪深等地一批价超过950元,终端零售价格已达到1050元左右,有的市场甚至出现缺货现象,部分经销商三季度配额已基本用完。有关报道显示,2016年以来,茅台酒产销两旺,茅台包装车间持续加班加点,茅台酒仍然供不应求,“淡季不淡”成为显著特点。茅台股价突破300元大关,市值首次突破4000亿大关。

近几年来,我国白酒行业经过不断优化调整,自2015年底以来出现了触底复苏趋势,景气度有所回升。从2016年一季报和已发布的半年报来看,名优白酒企业回升趋势较为明显,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持续升温——

连续“双十”增长 国内外市场拓展显效

2016年8月26日晚间,贵州茅台(600519.SH)披露的半年报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73亿元,同比增长15.18%;实现净利润88.03亿元,同比增长11.59%,延续了一季度“双十”增长的良好势头。

茅台产销两旺的同时,经销商的盈利状况也得到了大幅改善。长期关注白酒市场的业内人士指出,白酒经销商过去几年始终处于亏损状态,但2016年一季度以来,茅台经销商的状况转亏为盈,单瓶毛利达到100元以上,明显好于其他白酒品牌。经销商的信心随之大幅增强,进一步推动渠道销售的热情日渐高涨,形成了厂商共赢的正向循环。

数据显示,2016上半年茅台出口营收增幅高达69.46%,成为半年报的亮点之一。近年来,茅台持续发力海外市场,渠道布局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五大洲的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渠道布局之外,茅台还致力于海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工具开展网络营销和事件营销,2015年在茅台酒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100周年之际,成功在香港、莫斯科、米兰和旧金山等地举办了一系列海外庆典活动,提升了茅台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和销售量。海外市场主动发力的成果,在2015年年报和2016年半年报中尽显无遗。据贵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贵州白酒出口额占全国白酒出口额半壁江山。贵州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和总经理李保芳在接受采访及多个场合也曾表示,“十三五”茅台酒在海外市场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均要力争占到10%以上。

2016年上半年,茅台董事长袁仁国和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多次专程深入多地进行市场调研,与经销商坐在一起研判市场、分享经验,积极探索实现企业有效益、经销商有盈利、消费者有实惠的可持续营销创新转型之路,并现场解决了许多营销工作问题和难题,频频释放重大营销信息。种种信息表明,“神秘茅台”正逐渐揭开神秘面纱,变成“公众茅台”。

茅台酒,已成为全球单品盈利规模最大的蒸馏酒,在全球影响力持续扩大。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目前我国的白酒行业仍处于持续优化调整期,格局分化成为明显趋势。名优白酒企业恢复性增长趋势明显,五粮液半年营收132.56亿元,同比增长18.19%;洋河实现营收101.94亿元,同比增长6.5%;汾酒实现营收24.23亿元,同比增长7.9%。各大名优白酒企业纷纷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特别是茅台将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但一些中小酒企业业绩表现不佳,营收和利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未来在品质、品牌、产品和渠道端具备优势的企业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难以分享行业复苏释放的红利,甚至将面临被淘汰的危机,整合仍将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白酒行业证券分析师指出,基于贵州茅台投资需求得到有效激发,未来3年是业绩的叠加成长期,盈利复合增速将达20%,并有进一步上调的空间。形成投资逻辑的因素有以下两点:首先,公司2015年的实际销量形成了一个较为可观的业绩低基数基础;其次,中产阶级崛起、居民购买力持续上升,加上当前茅台市场价格已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潜在购买力将逐渐全面释放。

这一观点也在茅台的前十大股东名单中得到验证,近年来,茅台的盈利状况和派现能力及品牌价值已经受到国际知名投资机构的热捧,GIC PRIVATE LIMITED、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等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均出现在其股东名单内,其他海外投资者还通过新开的沪港通渠道,增持茅台股票,这都显示出茅台已经受到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和认可。

新增长极——

结构调整系列产品走强引市场关注

已经有不少人敏锐地察觉到,茅台系列产品开始抬头,有走强趋势,这是此番茅台大热现象中被市场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上半年,酱香系列酒营收增长高达55.76%,表现十分抢眼。在茅台的战略规划中,酱香系列酒作为重要支撑品牌产品被寄予厚望。

为“做强茅台酒,做大系列酒”,打造茅台新的经济增长极,提升酱香系列酒的贡献度,茅台打出了做大系列酒的“组合拳”。

据接近茅台人士透露,大力发展酱香系列酒已是茅台内部形成的高度共识。2016年茅台创新营销体制机制,把酱香系列酒销售从茅台酒销售体系中彻底剥离出来,单独成立酱香酒营销公司,强化营销班子,提高产品质量,丰富产品结构,加大市场投入,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经销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力提升了酱香系列酒产品的营收增幅。业内分析认为,随着公司进一步加强对质量提升和营销创新的重视,加上近年大众消费的进一步升级,酱香系列酒将有望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成为新的增长极。

据业内观察,茅台酒主要走的是高端市场,系列酒则是顺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抢占中低端市场。

据了解,2016年茅台系列酒的总体目标为20亿元,力争达到25亿元;2015年茅台系列酒营收为11.08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8.49%,毛利率为52.89%。系列酒2016年营收较上一年增长9亿元,茅台方面明确将加大酱香系列酒的市场投入,2016年系列酒的市场运作费用甚至将会超过茅台。

茅台系列酒主打的是“亲民”牌,定位于小康消费者。其中,作为全国性品牌打造的王子酒和迎宾酒将作为茅台酱香酒公司核心主力产品。在营销措施方面,茅台将重点打造地县级市场终端网络、团购网络,开拓宴席市场。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表示,要做大做强系列酒,把王子、迎宾酒打造成10亿级大单品,把赖茅打造成全国知名品牌,由此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有率。茅台集团以“做强茅台酒,做大系列酒”为战略定位,着力实施“133”品牌战略,努力创新营销模式,巩固高端白酒优势地位,抢占中低端产品空间。所谓的“133”品牌战略,即指1个核心品牌茅台,3个战略品牌华茅、王茅、赖茅,并包含汉酱、仁酒、茅台王子在内的3 个重点品牌,若干个区域品牌,以此形成茅台品牌集群。

逆势成长——

传统行业顺势而为的“茅台现象”

茅台战略的实施使集团持续逆势上扬,在白酒行业令人瞩目,被业内视为“茅台现象”,在国际观察界亦获得正向回应。

2016年3月,英国著名品牌管理和品牌评估独立顾问公司Brand Finance的评选结果显示,尊尼获加(Johnnie Walker)威士忌十年来首次退居第二,而中国烈酒品牌茅台则取而代之。茅台品牌价格一年间增长了13亿美元,达到57亿美元。

6月8日,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华通明略BrandZ“全球最具品牌价值百强榜”公布,贵州茅台以114.65亿美元位列全球品牌企业93位。

2013年当白酒行业的暴风骤雨降临之际,国酒茅台首当其冲,“大事不好”、“难逃厄运”成为了当时的舆论主调。不少人担心茅台会从此一蹶不振,江河日下。事实上,近年以来,国酒茅台的业绩在白酒行业的寒冬期,并未如外界所担忧的那样出现“大跌落”,反而是在茅台集团迅速而稳健的结构调整战略实施中,奇迹般地稳步上升。尤其是2016年以来,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大幅增长,再创新高;过去明显的淡旺季几乎已不存在,企业和经销商均无库存……脚步跨进“十三五”开局之年,茅台用耀眼的“开门红”和趁势而上的“半年红”向世人报捷,为正在提振中的中国经济抹上了一道亮色。

自2012年以来,茅台每年向希望工程捐资1亿元,迄今已捐资5亿元,使全国10万贫困大学生受益。

近几年,当中国白酒进入深度调整期以来,大家惊奇地发现,茅台反而在经济逆境中显现出了最为顽强的产品生命力。于是,在中国经济此轮调整以及经济新常态中,“茅台现象”成为了传统行业顺势而为注入新鲜活力的新经济代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茅台现象并不仅仅在近年的行业深度调整中拥有逆势表现,更被经济学者总结为三个核心现象:其一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1998年进入市场经济后前所未有地全面突进,连续17年实现跨越式增长;其二是茅台的市场并未受到大环境太大影响,反而在经济逆境中显现出了最为顽强的产品生命力、最强大的市场消费力、最坚实的品牌凝聚力、最有效的市场调控对策,成为最能给中国经济信心的逆势成长范本;其三是在资本市场上,贵州茅台坐上“第一高价股”宝座的时间最长,被视为价值投资的标杆。

今天,茅台酒在中国国内高端白酒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50%。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超过了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茅台集团资产总额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在行业内外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与此同时,茅台酒的销售额也创下了全球之最,成为全世界单品销售收入最高的酒类产品。据行业相关统计,茅台集团主导产品的销售量、利税总额等高居中国白酒行业榜首,保持了白酒行业排头兵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了茅台酒“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地位。在前所未有的逆境之中,茅台却能实现自身突破,集单品销售、厂区面积、盈利能力3个“世界第一”于一身,令整个白酒行业震动、整个经济学界瞩目,并得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关注。

锁定目标——

“十三五”战略规划落地步伐坚定

茅台集团正在全力打造新未来,开创新的辉煌。

贵州茅台上市15年来,在很长时间内,“沪深两市第一高价股”的桂冠,一直被茅台这家中国知名品牌所持有。

触觉敏锐的业界人士发现,茅台酒市场持续回暖和茅台股价高昂的背后,一个更重要的信号已然升起——贵州茅台历史上变革力度更为深远的企业战略——《茅台集团“十三五”规划》已经出台,并在集团上下进行紧密部署,强力推进。

这部规划开宗明义,对贵州茅台未来5年的企业目标作了自我定位:“茅台致力于成为全球蒸馏酒行业第一品牌,通过产融结合方式形成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酒业投资控股集团,成为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这部规划的出台,标志着茅台即将从以制造业为主体的传统企业,向有着核心产业,以资本为纽带、以要素为平台,跨领域、多元化的国际控股企业集团演进。

茅台的走向,不仅事关一家标志性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是中国制造业升级转型的一个缩影。今天,贵州茅台再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关口。

与15年前不同,站在“十三五”起跑线上的贵州茅台,已是一个更具实力和信心的备受关注的企业:股票市值已从“十五”规划首年的92.5亿元,至今天突破4000亿元,茅台集团资产总额突破千亿大关,达1050亿元,而贵州茅台股份有限公司的盈利能力,超过国际酒业巨头保乐力加,贵州茅台股份的盈利水平已跻身国际酿造业的第一阵列。贵州茅台的品牌估值,更是频频亮相于全球品牌价值五百强的阵营,与可口可乐、帝亚吉欧等饮料大牌比肩。

作为中国白酒业的领军企业,贵州茅台“十三五”规划展现了茅台强大的自信心。透过这份精心描绘的5年蓝图,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全新的茅台,正在浮现——

到2020年,把茅台酒打造成“世界蒸馏酒第一品牌”,贵州茅台集团的白酒产量将达到12万吨,龙头产品茅台酒的产量达5万吨,整体收入达到千亿元级,综合效益稳居行业第一;在集团内部培育2至3个上市公司,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世界蒸馏酒第一的品牌地位,把茅台集团打造成产融结合的国际化酒业投资控股集团,成为享誉全球的国酒茅台,受人尊敬的世界级企业。

以核心产品为基础,以资本为纽带,未来的大茅台时代,已经突破了传统制造业的单线模式——传统核心产品积累的现金流,通过股权、投资等手段,进入金融、大健康、旅游、物流等相关领域,由此为企业的成长,打造新的增长平台。

茅台集团在规划中如是表述:坚持“一品为主,系列开发,确保做好酒业文章,做精主业,上下延伸,理性拓展酒外天地”的战略总思维;坚持“改革、创新、发展、协调”的总方针,坚持“自我加压、加快转型、协调发展”的总基调,以及“稳中求快、快中保好、又稳又实”的总要求,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和贵州工业强省的战略契机,探寻新常态下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模式。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十三五’规划?三个关键词:有进取、有担当、有发展。有进取,主要是体现在年年有增长;有担当,主要是为贵州省同步小康多作贡献;有发展,主要是到2020年实现1000亿规模。”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说。

2016年是茅台集团“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事实上,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的向好势头,只是这个规划的精彩注脚之一。可以预见的是,随着茅台集团逐步推进“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目标,茅台的投资价值将愈发凸显,茅台的品牌价值也将再上新台阶。

“面对‘十三五’,我们以世界一线企业为参照,高标准制定战略规划,让茅台发展成为引领产业的茅台,追求卓越的茅台,创新驱动的茅台,生态和谐的茅台,享誉全球的茅台。”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认为,战略三分在规划,七分在执行,战略的落地执行,要比战略规划本身更重要,“只有统一思想,凝心聚力,才能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贵州酒业发展,带动地方‘三产’提升。”

分析人士指出,贵州茅台近年脚踏实地进行的结构调整以及“十三五”战略规划的落地实施,使茅台在市场上持续表现出色,为民族品牌做大做强,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鲜活样本。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