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别太着急了

一下子被捧得高,出名要趁早固然很美好,但没有在高处的实力,最后摔下来可能更痛。

(视觉中国/图)

《1986,生死漂流》写得急躁了。急躁与否,并不是以写作时间长短为判断,而是以稿件本身的质量为判断。他们的急躁并非不可理解,毕竟在当下这个所谓内容创业的黄金时代里,真的存在一稿成名、一稿致富现象。

一下子被捧得高,出名要趁早固然很美好,但没有在高处的实力,最后摔下来可能更痛。

“知道”(nz_zhidao)跟你谈谈《1986,生死漂流》的争议与是非。

这几天,《1986,生死漂流》又火了一次,这次是因为涉嫌不规范写作引发的争议。

《1986,生死漂流》是一篇长达1.8万字的特稿,自8月29日首发于公众号ELLEMEN睿士后就引发刷屏,据称全网阅读人数突破了1000万,而两位年轻的写作者陈楚汉、杜修琪也一举成名。他们称,为了写作此文辞去了工作,用了一年半时间,重走了3000公里长漂路,耗费4万元,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如此这些更为这篇特稿增添了一丝理想主义色彩,两位年轻人收获无数粉丝。

但争议声很快出现。9月15日,网友端木异在豆瓣发出日记《抄王茂军日记拼贴成的<1986生死漂流>,吹嘘得让人脸红》,指出10年前长江漂流20周年时,当年长漂队队长王茂军公开了《长江漂流探险日记——1986》,对比《1986,生死漂流》可以发现,大量的语句安排和内容非常相似,除了直接的改写,很多地方甚至还不如王茂军的日记来得详尽。

随后陈楚汉贴出回应文章,《<1986,生死漂流>作者回应》,指出“抄袭是对创作者最大的侮辱&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