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俘获8000万年轻用户?可以,这很并读

在面对市场、面对用户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在这个推崇标新立异的时代,“不务正业”似乎已经褪下了贬义的外套,成为另辟蹊径走向成功的代名词。前有北大才子卖猪肉销售破十亿,后有南方报业推出并读APP打造行业新形态圈粉无数,前者是个人财富的巨大创收,后者则是传统媒体成功转型的先锋标杆。

大家都在做的事情,就一定要跟风吗?

近两年来,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将传统媒体打的措手不及,《京华时报》、《东方早报》等知名纸媒先后遭遇停刊风险,传统媒体整体广告跌幅高达35.4%,大量人才严重流失;而数据显示,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每天通过移动端阅读资讯的时间已经超过123分钟,新闻信息产品的内容和结构、传播终端的形态和功能、受众的心理和习惯,都在发生革命性变化,换言之,传统新闻资讯的传播结构已被颠覆。而新媒体则凭借其多元化、快速性、交互强等优势逐渐成为现代人更为偏好的资讯媒介。似乎,对于深陷断崖式下滑困境的传统媒体而言,唯有朝新媒体转型升级才是生存之道。

就在澎湃新闻、浙江新闻纷纷上线,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竞争激烈的当口,珠三角这个全国互联网行业最发达的地区却并没有一款能与京津地区抗衡的资讯类APP,这块本就不应存在的留白,最终被南方报业出品的“并读”抢了先机。但对于有着辉煌历史的南方报业集团来说,走上新媒体之路虽是顺势而为,可如果仅仅只是跟风将纸媒上的文字换个形式搬到移动端,似乎就太不像其数十年来引领风气之先的气质了。

于是,一款南都独创的“资讯+社交+商城”的APP悄然上线了。众所周知,一个移动端的APP产品是承载传统媒体原有生产能力和商业模式存量的最好载体,然而如何实现这样一个产品的研发和建设,如何将这样的一个平台级产品打造出来,并与原有的体系进行有效衔接则是一个世纪难题。令人惊讶的是,并读并没有顺理成章地成为“南都门户”,反而另辟蹊径地开创一种“资讯与商城”并重的模式,变成别人口中的“四不像”,而此举也很快将并读推上了行业讨论的风口。

不少舆论都认为:将阅读评论、会员积分和在线商城挂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用户,可这种“大杂烩”的做法对于资讯客户端来说似乎有点不务正业了。针对各界的疑惑,“一意孤行”的并读最终用事实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自2015年4月上线至今,并读的使用下载量已经超过8000万,激活用户高达5000万。这份高分成绩单着实令人艳羡,但更值得行业借鉴的,或许是并读人那份细心打磨产品的匠者之心。

天之骄子就有捷径可走吗?

在外界看来,并读在整个华南地区,可谓是实打实的天之骄子。前有珠三角对互联网行业积极培育的肥沃土壤以及广东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后有南方报业的雄厚背景和南都传媒的鼎力相助,这一切都让并读看起来像是子承父业的富二代,似乎注定顺风顺水。

可事实上,即便是公认的天之骄子,在面对市场、面对用户的时候,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如何吸引用户?如何留住用户?如何完成用户价值转换?当这三座曾经压垮了无数互联网产品的大山同时悬挂在并读上空时,整个并读的核心人员几乎是夜不能寐的。已在传统媒体圈深耕多年的他们清楚地知道,传统媒体只有“读者”而没有“用户”,太多同行只是把读者当作受众,而他们却想要把读者变成用户。

于是他们设想着,是否能够通过互动机制吸引用户,是否能够通过优质的原创内容留住用户,是否能够通过用户的兑换行为带动广告收入……但一切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每一个产品的设计节点都充斥着没日没夜的数据调研和头脑风暴。

并读产品总监郭锐在采访中表示,“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如果没有好的互动机制,如果不能让用户真正活跃起来,那这个产品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产品,更不能算是合格的新媒体产品。所以我们的产品研发小组每天都马不停蹄地去挖掘、研究、做改良,前前后后研究了一个多月,设计了十来种方案。有一次两个主要方案之间的关键点的出现矛盾,当时已经很晚了大家压力都大,两个小分组的成员梗着脖子辩得面红耳赤,我还以为他们要真的吵起来了,结果却辨着辨着就把现在的‘并友圈’和‘积分奖励机制’给辨出来了,一群人开完会还高高兴兴地去吃宵夜。”

事实证明这份没日没夜的辛劳是值得的,并读这种颠覆性的“读赚天下模式”,在刺激用户活跃度的同时,还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它完全打破了传统广告商业模式的利益分配格局,其想象空间和商业模式的设计源自于传统媒体的广告商业模式,却又高于一般意义上的广告商业模式,最终回归到社群经济商业模式的主流体系之中。

至此,并读生态圈中核心竞争力的两个环节终于打通。这对整个传媒行业的商业模式发展来说都有着里程碑式的革新意义,但并读人却无法掉以轻心,因为迎接他们仍然是下一个挑战。

光有资讯就够了吗?不,用户要的远不止这些。

纵观前后不难发现,绝大多数的传统媒体在转型时都不惜花费巨资开发客户端,在他们看来所谓转型大概学会使用新技术就够了,却殊不知,在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端”仅仅只是传统媒体转型融合中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只有“端”是无法留住“客户”的,没有完整的生态闭环,产品的生命周期只会越来越短。

鉴于此,“不务正业”的并读人又开始了创新之旅。2016年3月,经过了一年的打磨和创造,并读2.0改版升正式上线,并自此开启了“并不止于读”的并读生态圈打造:并读将不再只是阅读与积分商城结合的资讯客户端,而是摇身变成一个集线上阅读、线下活动、达人直播、生活周边等的顾及全方位的生活类顾问的形象。在未来,并读很快就能为用户提供一条龙式的全套生活周边服务。比如,当一位用户在浏览电影资讯时,他可以直接在并读客户端上进行优惠购票,甚至可以用积分直接兑换电影票,同时他对电影的喜爱度将被系统录入,并在之后为他推荐相关的影迷线下活动和更多的优惠观影机会,这将更加丰富用户的生活,同时也能让用户对并读产生更大的偏好和黏性。

事实上,利用数据采集分析、用户画像整理以及可视化处理,通过编辑团队、产品设计团队、技术程序团队的多方合作,将资讯以更为直观的形象进行呈现,往往只是转型的第一步。跟随其后需要做的则是对内容价值进行精细化、机器化和多维化的评估,使资讯从作品变为商品再变为产品,方能带动传统媒体商业模式的变革。在并读的成长道路中不难看出,稳健的第一步决定其能否上路,而其后整个并读生态圈的打造和线上线下的结合,才是其能否成功远航的关键。

下一步,依旧是影响力

“你给用户看什么,在用户眼里你就是什么样的”,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在复杂善变的媒体环境中,没有优质内容就没有核心竞争力,作为令人艳羡的“名门之后”,并读不仅拥有自身优秀的编辑团队,还承接了南都优质的内容资源,所以并读所做的内容运营绝不仅仅只是网络的搬运工。或许是从南都那边一脉传承而来的媒体人的调性,并读的编辑团队对新闻的甄别和对选题的把握都有着近乎执拗的坚持。在他们看来,内容可以奇葩、可以八卦,但同时也必须有主见、有范儿,同时必须真实,他们呈现给用户的,必须是经过甄选之后的品质作品。这样的坚持在如今这个追求猎奇的新媒体时代显得愈发珍贵。

“今年1月4号的时候,各大网媒和新闻客户端都在报道江西九江发生大地震的消息,照道理我们也应该争分夺秒发布快讯的,但我们的总编辑却坚持说没有看到地震局官方的指示这条新闻就存在质疑性,让大家先找渠道确认准确消息再发布,果然最终发现地震的消息是一场乌龙,第二天包括网易在内的各大网媒都纷纷公开致歉。现在的网络太发达了,很多消息都太容易在未经辨别的情况下就大面积传播,而并读在这方面则传承了南方报业体系中对新闻的严谨态度,我们要做的是有主见,有态度,有范儿,有影响力的产品,而不是靠哗众取宠吸引眼球。”在说这段话时,郭锐的脸上仍然难掩自豪的喜悦。

落地,落地,再落地

不同于其他互联网端的产品,并读从一开始就盘算着把线下的读者群体“勾搭”起来。得益于南方报业在广东乃至华南地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南方都市报多年来累计的忠实拥趸,并读在落地线下时显得轻松不少。无论是与商户联袂合作,还是号召用户对接组团,对方往往在一了解并读的南都背景后,就立刻倍感亲近,显得特别愿意合作。也正是因此,并读才能一举打通线上与线下的屏障,不仅大大增加了用户黏性,还顺利解决了最令开发者头疼的广告问题。

新资本故事

今年是南方报业成立第67年,这个与新中国同岁的传媒集团在经过了数次风雨兼程的转型升级后,再一次选择扬帆于传媒行业的新航道上,而并读作为南方报业新航道上的拳头产品,它既承载了几代新闻人的转型梦想,也凝聚了南方报业对新媒体的探索思考,它的商业模式,正改变着资讯阅读的传统方式,而它的未来,或许将颠覆整个传统媒体的转型变革之路。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莫高义在采访中谈到:“作为南方报业集团的拳头产品,并读将以兴趣垂直、地域垂直为路径,选取优质原创、并行圈的自媒体和社群推荐等格调健康的内容,打造出面向年轻人、面向未来的有趣味、高黏性资讯APP。我们要把并读打造成华南地区最有话语权的资讯生态圈。“

南都传媒总经理、南华智闻(并读)董事长钟育彬也在采访中就并读的商业未来给出了明确的解读,“目前资本对并读的追逐比较明确,已经有大型基金给并读做了最新一轮融资估值,估值达十亿元,未来我们将依靠资本驱动,实现产品的平台化改革。我们争取到2018年,并读的下载量能突破3亿,日均活跃用户超1500万,彻底跻身国内新闻资讯类APP第一梯队。”

来源:新华社

网络编辑:小碧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