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拥有最大的民心,谁就站在胜利的一端”专访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

一次次濒临绝境中,红军何以重生?硝烟已逝,又该如何叙述长征、纪念长征?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之际,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接受南方周末的专访。

责任编辑:姚忆江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刘文琴 曾纬

刘亚洲,空军上将。安徽宿县人,生于浙江,毕业于武汉大学英文系。参军后历任排长、报道员、军委办公厅干事、师级单位政委、军区空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空军政委、空军副政委,现任国防大学政委。(南方周末资料图/图)

专题按:

中央刚刚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南方周末的“长征烙印”系列报道也正式划上句点。本专题为第10期,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接受南方周末记者专访,阐述今天如何叙述长征和纪念长征。

三个月以来,我们寻访了11个“长征地标”。本期,记者来到会宁和延安。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最后在延安落脚,预示了一个新的历史出发点。

9位健在的老红军奉上了珍贵的“红军口述”。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活的历史书。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刘福(106岁)、王承登(102岁)、杨挺(95岁)、何明(102岁)、胡正先(98岁)、黄海云(98岁)、杨思禄(99岁)、钟珠瑞(99岁)、钟良树(99岁)。

9位红军后代回忆了“父辈的长征”,其中的2篇,本应由老红军亲述,遗憾的是,老人在我们准备采访前去世。除了寇庆延(105岁)之外,还有本期与你见面的马忆湘(94岁)。这位走完长征的女红军生前常说,不忘历史,今天不易。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开国传奇,都有一段凝聚人心的故事,而现代中国的“故事”中长征是重要篇章。

一次次濒临绝境中,红军何以重生?硝烟已逝,又该如何叙述长征、纪念长征?长征胜利会师80周年之际,国防大学政治委员刘亚洲上将接受南方周末的专访。

“世界上任何一支军队都在改革。军事变革中的落伍者,必然是未来战争的淘汰者。”刘亚洲上将认为,今天中国军队只有在“思想上解放解放再解放,观念上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思想不落伍、观念不落伍、手段不落伍,才能赢得当下和未来。

“你把人民放在心里,人民就会把你扛在肩上”

南方周末:长征被誉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观,它留给军队的最宝贵遗产是什么?

刘亚洲:信仰。一支缺乏信仰的军队,不可能产生很强的战斗力。甲午战争举世震惊,40年后的长征同样震惊世界。同是中国军队,(两次战争中)表现却极为迥异。

很多年前,看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主人公向新兵们训话时有这样一句台词,“小伙子们,记住,勇敢的士兵,倒下去的时候,子弹应该是从前面打进去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