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镇化战略反思】本轮通胀的根本原因是“失控的城镇化”

中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财富价值。

责任编辑:邓瑾

中国城镇化战略反思专题

中国的经济增长陷入了一个有趣的怪圈,经济增长依赖土地,土地因经济增长而消耗,土地的消耗导致价格水平的狂涨,而价格的狂涨又吃掉了经济增长所产生的财富价值。所以,要真正做到通胀的标本兼治,中国政府应严格控制住城镇化进程,使城镇化发展规模不再侵吞已经在警戒线边缘挣扎的农耕地。


城镇化与通胀的影响关系逻辑示意

本轮通胀 覆盖全球
几十年来,世界上出现过三次大规模通货膨胀,但其影响大多局限在一定的国家或地区。而当前,根据高盛公司发布的全球通胀指数,全球通胀水平在去年11月达到了4.8%,比上年同期高出2个百分点。

该指数追踪的国家中,80%出现了通胀水平加速的情况。除日本以外的主要发达国家和八成的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发达国家中,美国目前通货膨胀率为4.4%,高出美联储1%-2%的预期目标一倍以上;欧元区为3.3%,创欧元问世以来的新高;发展中国家中,印尼、印度、沙特、南非、巴西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6.6%、5.9%、12%、9.3%、4.5%,阿根廷、委内瑞拉均超过10%;转型国家中,俄罗斯的通货膨胀率为12.8%。

某种意义上讲,此次通货膨胀具有了全球化的特点。

新一轮全球通货膨胀的突出表现是能源、粮食和其他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涨。国际食品政策研究所(IFPRI)8日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联合国粮农组织的食品价格指数在过去一年中上涨了40%,而之前一年中的涨幅只有9%。

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07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70%,铁矿石上涨95%,铜上涨40%。小麦价格近两年来上涨近两倍,玉米上涨一倍多,大豆上涨近一倍,白米价格也上涨了75%。今年以来,美国能源价格上涨30%,欧元区上涨15%;美国和欧元区食品价格上涨8%左右,印尼上涨14%,南非上涨15%。

围绕稳定农产品价格,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增加粮食生产和供给上大做文章。欧盟对其共同农业政策作出调整,取消了实行十几年的土地休耕计划,还增加了牛奶生产配额。其他一些国家也多采取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取消或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限制农产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