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创新奖”十六年回望 “地方创新”如何持续

改革意味对现有体制的突破,但不少在地方被认为收效很好的改革,最终却因“于法无据”“与规定冲突”,最终被打回原形。

责任编辑:李梁

2013年12月,山东淄博,“村官”直审模式入围“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这是淄博市淄川区审计局一分局副局长张艳华(左一)正在东关社区进行审计回访。“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政治学者俞可平领衔、由学术机构颁发的一个奖项,自2015年起,名称变更为“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东方IC/图)

改革意味对现有体制的突破,但不少在地方被认为收效很好的改革,最终却因“于法无据”“与规定冲突”,最终被打回原形。

与消失的一些改革相比,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电子政务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类改革的存活率都比较高,有的还得到了加强。

在俞可平看来,地方政府创新动力下降有多种原因,中国当前已经进入改革深水区,改革面临的困难很多,地方政府有观望等待的心理。

在狱中著书写回忆录,正成为不少落马官员打发时间的方式。河南安阳市政协原主席赵微也正在做这方面的打算,2014年,他因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

收集资料时,赵微托请安阳市政协给他提供了“思辨堂”的资料,那是他担任政协主席期间的一大政绩。具体做法是:遇有重大争议的项目,由市政协组织相关意见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在一起展开辩论,市里相关的党政领导参加,原来安阳的市委书记、市长、常务副市长都参加过此类辩论。

尽管赵微已经落马,但安阳市政协有关部门并未人走茶凉,仍然给他提供了“思辨堂”的资料。赵微在任时,安阳政协的说法是,“思辨堂”拓宽了民主协商的渠道,并确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并在2011年获得“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提名奖。

“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是政治学者俞可平领衔、由学术机构颁发的一个奖项,自2000年启动后,受到了官方和民间的双重认可。政府创新奖设立16年来,共有一千多个改革创新项目申报评选,产生了179个入围奖项,成为诸多人士观察地方政府改革创新的样本。

但在赵微落马后,他引以为豪的这一创新举动已经偃旗息鼓,一个地方创新项目就此消失,只存在赵微的记忆中。

“消失的创新项目越来越多。”深圳大学政治研究所原所长黄卫平教授说,他今年9月开始参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