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中国

责任编辑:史哲


◆四川大地震:现在依然有在等待救助的人
日本《朝日新闻》,5月14日,社论

    在对缅甸热带风暴的救援还没有重大进展,世界各国非常焦急的时候,我们的邻国中国发生了比(大)阪神(户)大震灾还要重20倍的大地震。
    以四川省为中心有50万栋建筑物倒塌,一万多人失去了生命。更多的人还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失踪的人数更是数以万计。
    那些被压在倒塌的房屋下面的人,此时此刻也在忍受着痛苦与不安,在等待救助。地震发生以后,中国动员了大量士兵赶赴灾区,温家宝总理亲赴现场在一线直接指挥。但由于道路不通,救援活动难以进行。
    看了受灾地区的照片、影像,我们能马上回想起阪神大震灾,现代化的建筑保存了下来,老建筑则大多倒塌。而我们看到的图片中,学校特别地多,尤其让人心痛。
    从倒塌的房屋中救人,最开始的3天最重要。
    日本在阪神大震灾中有过痛苦的记忆。当时法国和瑞士等国提出派遣救援队,但日本政府迟迟未做出回复,等救援队赶到现场时,时间早已经过了3天。
    中国不应该犯相同的错误。接受外国救援队的救助,能加深国与国的信赖关系,而现在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天。
    【点评者说】面对生命的消逝,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那就是快点,快点,再快点!


◆ 汶川地震:中国形象的嬗变信号
英国《金融时报》,5月13日,高嵩

    中国官方内部的动员体系在此次特大地震中显然有了截然不同的轨迹。种种迹象表明,中国政府在应对自然灾害方面,正试图改变既往隐瞒或公布迟缓的做法,以期掌握舆论的主动。从北京到边远的贵州,可以看到整个行政体系都在把“及时公开准确信息”作为稳定民心的关键,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短信,都成为官方信息的发布渠道。与几个月前冰雪灾害中的迟钝与封闭相比,中国行政机构此番似乎换了全新面孔,尤其是对公众的信息回应,令观察者印象深刻。这场波及大半个中国、影响了数以亿计人口的灾难,几乎在一瞬间,成为中国最主要的话题。手机间突然上升的短信和对话,让网络压力陡增,几乎是突然间,来自媒体的声音加入到信息传递的潮流中。在中国,这是一次少有的媒体反应快过行政部门的救灾、调查进度的竞赛。这一情形在西方或许不是新闻,但在中国,或具有里程碑式的不同。
 

网络编辑:瓦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