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继伟三年财长路

任职三年八个月,楼继伟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不遗余力,但也有遗憾,正如他在《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序言所写:即使有些想法一时难以实现,但至少也要让后代人感到前人的思考与梦想。

责任编辑:冯禹丁

2016年3月7日,北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回答记者提问。(视觉中国/图)

任职三年八个月,楼继伟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不遗余力,但也有遗憾,正如他在《中国政府间财政关系再思考》序言所写:即使有些想法一时难以实现,但至少也要让后代人感到前人的思考与梦想。

2013年3月到2016年11月,一共三年零八个月,一千三百多天,这是财政部第十一任部长楼继伟掌管国家“钱袋子”的时间。

在这一千三百多天中,“财政”定位上升至“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税体制改革成为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要抓手,楼继伟掌舵并基本确定了改革框架,推动了部分政策落地深化。

现年66岁的楼继伟,在财政部部长任上已是“超期服役”。按照规定,65岁为正部级退休年龄。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免去楼继伟的财政部部长职务,任命肖捷为财政部部长。

跟他的前任谢旭人一样,楼继伟的下一站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

三年前,楼继伟重回三里河,正值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财政收入也同时降速呈现新常态,减收增支矛盾突出,但财政体制仍停留在老常态中,前期因高增速而掩盖的矛盾开始逐渐暴露。

长期的财税研究及实践经验,让楼继伟形成一套完整的思路,交出了财税改革方案。预算管理改革一马当先,推进预算统筹、公开,调整转移支付制度,清理、规范地方政府债,盘活存量结余资金;同时进行税制改革,完成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推动消费税、资源税、环保税、个税等税制的立法或改革进程;除此,他也开始慢慢将改革推进至最难的部分——理顺各级政府间事权关系,完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制度建设。

回顾这一千三百多天,用楼继伟自己的话来说,“推动出台了一批有力度、有分量的改革成果,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但是改革中也出现不少反复,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慢于预期,楼继伟在公开场合也曾对此表示“惭愧”。虽然离任财政部,但改革未尽之事,楼继伟仍会在新舞台上继续。

在外界来看,这位直率、随性的部长,虽然时而语出惊人,成为舆论焦点,但是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尽心尽力、毫不含糊。国研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巡视员魏加宁曾负责评估财税体制改革成效,11月18日他在《财经》年会上表示,大家谈起财税改革都是有很多不同观点,但在打分的时候,大家对财税改革还是相当认可的,在十几项改革里排到前三名。

率性“改革派”

既有研究背景,又有实践经验,使楼继伟对财政、经济体制改革有一套看法。他十分健谈,公开场合常常脱稿演讲,也愿意敞开说。

楼继伟生于1950年12月,浙江义乌人,典型的学者型官员,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分析、财税、金融等。在他身上有两个标签:“改革派”、率性官员。

楼继伟1992年至1995年在国家体改委工作,参与了1994年税制和分税制改革的全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