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茅台遇上德国——两种匠心的越洋碰撞

2016年12月7日傍晚时分,德国汉堡的街头华灯初上,时不时盘旋而过的海鸥,向路人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两千年来,港口面积占城市面积七分之一的汉堡,一直肩负着联通世界的重任。这是德国走向世界的“桥头堡”,也是中国货品进入欧洲的首站。

港口边,一家开业于1985年的酒店,正在等待着它今天最重要的客人——一位来自于中国的朋友。

“她”系着一条红飘带,从两万多里外的中国贵州省出发,沿着两千年前的丝绸之路,一路漂洋过海而来,混身散发着一股神秘的馥郁芬芳,“她”就是国酒茅台。

德国人以工匠精神著称,而传承了两千年酿酒工艺的茅台,也代表着中国人的匠心,东西方两种匠心将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德国前副总理、外交部长约瑟夫.菲舍尔在袁仁国陪伴下,饶有兴趣地品尝茅台鸡尾酒(张靓君/摄)

茅台改变了外国人对白酒的印象

银行家乔治是德国茅台协会的副会长,住在德国的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由于爱好茅台酒,一群资深酒友自发组成了一个小圈子,而他们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喝茅台。

“爱上茅台其实有点出乎意料。”乔治说对于像他这样喝着低度啤酒长大的德国人而言,第一口茅台留下的仅仅只有“辛辣感”,“感觉整个喉咙都被烧掉了”。

这也是很多外国人共同的理解。有时候讨论起中国白酒时,有人甚至会做出夸张的脸部表情,并且认为白酒通常是用来治愈伤口的,甚至还会告诉你:“千万别喝白酒,你会失明、失聪,而且这只是一开始的副作用。”

不过,尝试了人生第二杯茅台酒时,乔治就爱上了这种感觉“很纯净、很简单,而且没有威士忌或者其他烈酒的纷繁复杂”,更重要的是,完全没有宿醉。

乔治说,喝完茅台之后,完全没有喝其他白酒时常有的头痛感觉。另外,让他有些吃惊的是,尽管前一天喝了很多,第二天却只是感到身体略微疲乏,完全没有其他症状。

乔治很高兴,因为这次他遇到了率队到访汉堡举行“中国茅台‘一带一路’行的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袁仁国对茅台酒文化、品质的介绍,如数家珍,让德国人眼界大开。

茅台酒是53度,所以它能给人更强烈的刺激,从最初的呛辣迅速转变为醇和,余味绵绵而回味悠长,空杯留香而持久,这正是茅台奇特之处,喝茅台第二天不会“上头”,这就让人无论是朋友、家庭还是商务聚会上多了一份随性。

乔治和他的朋友们也被茅台的这份随性改变着。在德国人的饮酒文化中,高于45°的酒属于烈酒。寒冷的冬季,饭后来一杯烈酒是很多德国人,特别是北德人的习惯,但是这一般都是饭后的独酌时光。

另外,虽然德语中会说“碰一下”,但是并没有干杯一词。乔治真正享受到茅台的快乐,其实是在和中国朋友的交往中感受到的。

乔治的中国朋友每次聚会时,都会拿出家里的茅台,搭配上茅台特制的小酒杯,“一人一口,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喝酒”,彼此的感情在一杯杯干杯中变得有些特别。

事实上,白酒能在那些在商务应酬中不是很亲密的人中产生奇特的“化学反应”,这种迸发的激情称为“白酒效益”。人们很容易把这种让人陶醉的影响归结为酱香酒的作用。更传奇的是,在白酒的“见证”下,许多陌生人成为莫逆之交。

这种“白酒效应”在茅台酒“一带一路”推介会也非常明显,细心的人发现在茅台的作用下,整个会场都变得不一样了,“完全成了白酒的现场”。

不同于西餐时的正襟危坐,举着小酒杯的德国人干杯之后,一饮而尽,然后开始热络地寒暄,整个会场碰杯声四起。

目前,茅台在欧洲的价格是150欧元,而德国最著名的冰酒不过30到40欧,大多数德国白领的税后收入也大约是2000欧元左右,这使得喝茅台酒总是和一些特别的情景联系在一起。

一家化工咨询企业的部门主管告诉笔者,他在上海出差的时候,喝过两次茅台,回国之后一直对此念念不忘,但喝茅台对他而言依旧是一件很奢侈的享受。

对此,他很有感慨,因为茅台酒的品牌形象,颠覆了他对中国产品的印象,中国的东西一直是以低廉实惠著称,但是中国白酒并不是。

所以,在他的理解中,只有在重要的场合才会喝茅台酒,它代表一种对参与者的尊重。

茅台的品牌树立,在茅台德国经销商叶增雅看来,也与旅德华人的社会地位提升有着暗合的关系。

华人移民德国的历史已有百年,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大量华人因工业革命的需求而移居到欧洲大陆,德国成为他们的落脚地之一。

在汉堡的首饰街,至今仍有一块陈旧的纪念牌,上面写着:“这里曾是‘中国角’的旧址。中国人曾在德国蒸汽船上当厨师、做机械工,来到汉堡港,他们在首饰街上安家,开餐馆、开商店、办旅馆……1944年5月13日早上,纳粹以中国人在英国军舰上做事为借口,指责中国人为间谍,遂将这里的160名中国人关押入威廉斯堡的集中营……”

这批华人,是19世纪末期来到汉堡的。当时,中国人因比那些从非洲和美洲来的奴工更任劳任怨,受到了欧洲商队的“喜爱”。

但是随着近些年,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德国人必须要和中国人做生意了,华人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发生了变化”。

在华人圈子里,茅台是当之无愧的国酒,在他们用茅台招待德国朋友时,茅台酒积累了第一批德国的茅台粉丝。

在当天活动的现场,茅台特别通过Facebook征集了数十位茅台酒的爱好者前来参加晚宴。盘点他们爱上茅台的过程,几乎都是从自己的华人朋友那开始的。

叶增雅谈到了自己的经历,2000年前后,他初到德国创业时候,就像温州人常说的一句话“白天是老板,晚上睡地板”,那个时候可喝不起茅台。

如今,叶增雅的生意已经小有成就,他说自己目前的计划就是在法兰克福开一个茅台主题的酒吧,让德国的主流人群有机会可以了解中国的酒文化。

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致辞(张靓君/摄)

两种匠心的惺惺相惜

“茅台要蒸馏几次?”

“九次”。

在听到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的回答后,德国前副总理、外交部长约瑟夫·菲舍尔一脸惊讶。

在茅台酒的介绍宣传栏前,这样的表情并不少见。即使是资深的茅台酒的爱好者,也完全没有想到茅台酒的酿造工艺竟如此复杂。

“与德国啤酒在酿造过程中刻度分明、程序严谨,重视精准可量化进程的西方工业模式不同,茅台‘精益求精、精耕细作、精雕细琢’的工匠精神,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神秘与质朴。”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表示,正是“神秘的天,神秘的地、神秘的水,神秘的微生物环境,以及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酿造技术,赐予了茅台喝了不伤肝、不伤胃、不刺喉、不口干、不误事的神奇特质”。

与德国讲求分毫不差的精益求精相比,中国茅台的匠人精神强调的是匠人经验的精益求精。

“酿酒的酿,如果用繁体字看,就是一个“酉”与“襄”联合起来,表示“在谷物中间放置酒曲”,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莉说,“放置”这个过程,考验的就是酿酒人的匠心。

对比杰克丹尼的威士忌、干邑白兰等世界名酒,茅台酒在酿造过程中,不但工艺最为复杂,而且所需要的微生物数量与这些蒸馏酒也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世界上其他的蒸馏酒,大约就是两三种酵母,但是茅台酿造的时候,里面有上千种微生物,而我们酿酒师要把这上千种微生物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

茅台酒从开始酿造到成品耗时数年,其中包括高达7次的反复蒸馏和长期储存,才得以产出高品质的酒产品。专业品酒师称,要根据茅台基酒的年份、香味和级别等进行储存和勾兑,最终产品会由超过一百多种不同年份的酒混合而成。

勾兑是茅台酒技术的核心,每一杯茅台酒,都是一曲由上百种基酒弹奏的交响乐,而勾兑调味完全依靠的是茅台品酒师在白酒酿造工艺上的经验积累。

茅台酒兑酒技术是核心,但是基酒是基础,而茅台基酒的制作更加需要匠人精神。

茅台酒所采用的最原始的方式进行原料添加,对于人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成堆的高粱要通过人工洒热水进行润料,随后工人要用铲子不断地进行翻拌,制酒工人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六吨粮食的第一次翻拌,然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翻拌,重复数次之后进入下一道工序,将高粱和小麦酵母混合放进地窖发酵坑中,通过高温堆积发酵,渐渐形成茅台酒的特殊芳香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酱香。

茅台的基酒制作工艺也是别具匠心的,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取酒就好像经历重重磨砺,每一次磨砺都能得到不一样的味道,最终才能制成独特的茅台酒,此后,茅台的基酒要经过至少三年的土陶缸窖藏,才能进行勾兑调味。

事实上,即使全盘复制茅台的技术,也根本不可能是茅台酒。几十年前,中国政府为提高茅台酒的产量,就曾在距茅台镇百余公里外的遵义市郊启动“茅台异地”改造工程,配之与茅台酒厂完全相同的原材料、工人和工艺,但却生产不出和茅台酒品质相同的酒。

同苏格兰威士忌和干邑白兰地一样,贵州茅台酒厂所在区域,成为唯一能生产茅台酒的地方。酿造茅台酒所采用的水,源自流经茅台镇的赤水河,而酿酒的原材料出产自附近的乡镇。发酵池采用的红土同样取自本地。

“每一瓶茅台酒,都是一件匠品。”贵州茅台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李保芳此前对媒体表示,茅台所有的规章制度里面,有关质量保障体系的条款最多,内容最细、要求最苛刻。

即使在最后的包装环境,茅台依旧保持着对匠人之心的追求。

在茅台的包装车间内,包装工人手速十分惊人。包装6瓶500毫升茅台酒平均耗时仅1分钟,每天包装约33万瓶,每6小时轮班1次。车间内还有专门检测酒瓶质量的工人,将两个酒瓶轻轻撞击,工人仅凭撞击时发出的声响便能判断酒瓶是否合格。

甚至茅台酒瓶上的那两条红飘带直到今天,依旧是人手工系的。茅台人说,也有人疑惑为什么不直接用机器直接把丝带打上去?这其实是一件颇有仪式感意味的环节,“代表的是对消费者那份尊重”。

中国驻汉堡领事馆总领事孙从彬与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一起,见证中国茅台“一带一路”行的启动(张靓君/摄)

全球掀起茅台热

在当年“一带一路”汉堡推介会的现场,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茅台集团副总经理,习酒公司董事长张德芹,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王莉,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崇琳,与中国驻汉堡领事馆总领事孙从彬等嘉宾一起推动船桨,宣布茅台“一带一路”推介正式起航。

100年前,巴拿马国际博览会,是茅台走向世界的起点。100年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茅台又走到了另一个新的起点。

德国前副总理、外交部长约瑟夫·菲舍尔说,当他听说到“一带一路”策略时,他就感觉这个策略很有意思,德国应该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纳它,但是没想到今天就会因为中国的“一带一路”而坐在这样一个洋溢着中国风情的大厅里,和一家因此而来的企业面对面,“完全没有想到”。

作为一个出生于巴登-符腾堡的德国人,他感觉甚至有些嫉妒茅台选择了汉堡作为起航点,但同时他也认为汉堡确实是一个最优的选择。汉堡是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而汉堡人以成功商人的形象著称于德国,这里开放和包容的氛围,与“一带一路”的内涵十分契合。

对此,贵州茅台集团董事长袁仁国也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位于北海之滨的汉堡作为‘德国通往世界的大门’,也是中德合作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桥头堡,作为德国最重要的海港及贸易中心,其‘开放、自由’的理念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也吸引了茅台的关注。茅台造访汉堡,正是为了加强与德国的对接,落实“一带一路”战略,深度拥抱全球市场,为世界经济的复苏做进一步的努力”。

其实,茅台集团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就关注到了海外市场,成立了进出口公司,茅台进出口公司董事长安怀伦依旧记得,1993年左右,茅台所有海外市场一年的销售额才1000万美金。

那个时候,德国也有茅台的经销商——德国kk食品有限公司,但实际的情况是茅台在德国一年也就是100到200箱的销量,但是现在茅台在德国有三家经销商,2016年一年的销量接近8000箱,“并且在德国的圣诞节到中国的春节这一段时间,还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断货现象,为了照顾海外市场,集团还特别拿出了一部分国内的分配额给海外市场”。

茅台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起的新一波市场拓展行动,一方面是抓住“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机会,另一方面,国际化本身也是茅台的未来发展方向。

原因在于,目前茅台产能有限,在国内供不应求,但不代表未来也如此。2020年,茅台供应量将达到4万千升,国内需求2万至3万千升,剩下的供应量只能由国际市场来消化。

中国驻汉堡总领事馆总领事孙从彬致辞时说,“希望德国人民能像喜欢德国啤酒那样,喜欢中国的茅台。”

最新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茅台出口营收增幅高达69.46%,海外市场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茅台在主动拥抱海外市场的过程中,也为中国白酒企业走出去累积了大量的经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路径。

像在向国内市场推出五十三度的茅台酒的同时,还专门针对海外市场研发了四十三度的茅台。贵州茅台集团总工程师王莉还特别透露,不仅仅如此,目前有几款专门针对海外主流市场的酒已经进入了实验室阶段。

另外,茅台每到一个新的地方,都会找来当地最优秀的调酒师,用茅台调出适合当地人口味的鸡尾酒。

在汉堡的活动现场,就有四款用茅台调制的鸡尾酒可供选择,而以柠檬、薄荷叶调制出的名为“moutai”的鸡尾酒前面排起了长队。

“尝起来很特别,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香气留在唇齿间,”一位德国女记者自嘲道,已经喝了两杯了,“我真担心自己会喝高兴了,跳到桌子上跳舞。”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