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变身!

未来学家库兹韦尔提出过一个术语,叫“吓尿指数”,说的是让一个人穿越到若干年后的社会,他会被未来的科技吓尿。由于科技的发展是爆炸性的,把人“吓尿”所需要的年限会变得越来越短。工业革命前,可能一个人要穿越到几千年后才会产生“吓尿”的效果,而在之后,几百年的科技发展就足够惊艳。

我们不禁好奇:智能手机的下一个吓尿时期,会是什么样?

“微创新”深陷瓶颈,“吓尿”别人越来越难

人类的未来一定有智能手机的席位,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如果说一年前人们出门前必备三样东西:手机、钥匙、钱包,现在却已“合三为一”。钥匙因为密码锁、指纹锁而让位,电子钱包几乎覆盖一切消费渠道,手机成为人们出门唯一必备品。

于是,在办公室、会议室、餐厅、街道、车站、家里,到处都是低头看手机的人。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相互成就了彼此,手机制造商和APP开发者也相互成就了彼此,一起推着人们往互联互通的路上前行。

与此同时,智能手机正遭遇成长的烦恼,我们也已经很久没被它吓尿了。

智能手机时代似乎已走上了PC的老路,产业链越来越成熟,产品形态越来越趋同,创新也越来越难,颠覆性的创举越来越少。

2016年8月发布的三星旗舰手机Galaxy Note7陷入“燃爆”漩涡,被多家航空公司禁止携带登机;2016年9月发布的iPhone7,并未给消费者带来太大惊喜,很快就传来收紧供应链订单消息。

这两款智能手机的状况,也是智能手机行业的缩影。美国分析和咨询公司IDC预计,在2015年增幅超过10%后,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4.5亿部,同比仅增长0.6%。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智能手机消费周期拉长,智能手机市场越来越饱和,而智能手机基于底层的创新已近瓶颈,产品创新越来越难,很多产品看起来大同小异,产品竞争更多是营销策略的竞争。你玩饥饿营销,我打情感战术,但是,产品呢?

你会爱上手机里的人工智能吗?

人工智能是否将成为智能手机的下一个机会点?

2016年3月,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了韩国九段顶尖围棋棋手李世石,颇鼓舞人心。不少人开始看好人工智能,并认为可穿戴设备将成为人工智能最好的载体,在未来取代智能手机。

然而近日,美国权威网媒得出最新结论:“可穿戴设备已死”。包括智能手表在内,穿戴设备市场被证明十分脆弱,目前已经有许多公司成为牺牲品,他们消亡的速度甚至超过了被苹果智能手机踢出历史舞台的厂商。尽管以苹果公司为代表的智能手表Apple Watch、谷歌公司为代表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es在过去几年的确抢镜,他们的后劲却让人失望。

可穿戴设备占有市场需要依托于成熟的后端运算能力、无处不在的移动网络、以及虚拟现实等领先的交互技术,才可以真正实现在错综复杂的信息黑洞中,做到万物互联。而这些“硬条件”的建立需要时间,可以预见的将来,智能手机无疑是人工智能最便携的载体。

事实上,目前的智能手机中已经引入了人工智能,iPhone的语音助手Siri、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都是人工智能在智能手机中的存在。不过,这一切才刚刚开了一个头而已。

想象一个AI手机陪伴的一天:你携带手机走进会议室,人工智能从语言上识别你的需求,自动连接投影仪开始播放PPT,或是自动进入录音、记录模式等;你过了饭点依然停留在座位上,人工智能会自动提醒是否需要叫外卖,并根据你的平时喜好、外卖价格和送餐速度等自动做出最合适的选择……甚至在商务谈判中,他会根据你的交谈信息,实时给出策略建议。

你会爱上手机人工智能吗?这是科技异托邦给我们每一个人的想象。目前,苹果、谷歌、三星、华为等巨头都已在人工智能领域做出尝试,或即将做出尝试。

不再只是一部手机

智能手机中加入人工智能,是一大趋势,也是一个科幻片式的量变积累、等待质变的过程。在这个未知的等待中,还有什么是智能手机能做的?

如果说苹果APP Store与软件开发者们共同延展了智能手机的应用功能,软件似乎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开发到极致后再难有所突破。手机同质化日趋严重,对于发烧友来说,寻求硬件开源已是必然出路。

2016年6月9日,在美国硅谷举办的Lenovo Tech World(联想科技创新大会)上,联想展出了Moto Z系列手机及可更换智能模块Moto Mods。

Moto Mods模块,相当于智能手机的硬件开源,用户自由选配搭载,智能手机可以“变身”。举例来说,目前已发布的5个Moto Mods模块,可将手机变身成专业相机、便携投影仪、立体扬声器、续航电源或时尚背壳,其中摩眼-哈苏摄影模块HASSELBLAD TRUE ZOOM与顶级相机品牌哈苏合作,10倍光学变焦,把手机摄影带上一个新高度,摩影-投影模块则可在任意平面投放70吋超大画面。

考虑到更新换代问题,联想规划的是未来两代的Moto智能手机都可以适应现有模块,消费者不用担心手机的更新换代致使模块不能使用的问题。

当然,5个模块是远远不够的,联想试图将硬件开源这件事做大,推出“Moto模块化手机开发者计划”,为开发者提供MDK开发套件,将源代码向企业和个人开发者开放,支持开发者研发出基于不同消费者和行业需求的个性化模块。每个开发者都可以自由开发并从中获得效益,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分享模式。

到这里,智能手机的硬件想象空间将不再局限于手机制造商,而是由手机制造商和开发者们一起来推动,在手机标配主体之外,通过各种模块来实现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也开启了一个硬件生态。换个角度,其实也可以说这才是由消费者需求驱动的智能手机硬件发展。

这个脑洞开得够大,也够有创意。

比如,未来我是否可以选配一个外接键盘,让手机随时随地变身微型电脑,实现移动办公;是否可以外接车载模块,在拥堵路段无法按时达到会议目的地时,将自己全息影像投影到会议室,同时实时直播会议情况,行驶中的车厢就可以变身会议室?

自2014年被联想收购、Moto成为了中国手机品牌,如果说前面推出的几款产品是延续了Moto前面的开发设计,这次的Moto Mods,是真正意义上中国智慧与摩托罗拉技术储备结合、开花结果。

在过去五年里,依托中国制造的优势,中国品牌智能手机厂商们成功地把智能手机价格拉到消费者可接受水平,推动了智能手机在全球普及;硬件开源看起来是一个更具智慧、共享理念的创举,它对打破智能手机现在的僵局很有启发,或将成为中国对于智能手机行业的又一大贡献。

现在评价Moto Z系列模块化手机能否重新定义智能手机现在还为时尚早,但是它向行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硬件开源也许是现阶段智能手机开始蜕变、帮助人类真正走向万物互联的开始。模块硬件生态,昭示着模块化智能手机成为物联网时代中心的潜质。

今天的人们已经深切体验到移动互联网的好,也都知道万物互联是未来。互联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人掌控着出口和入口。可穿戴设备的举步维艰预示智能手机是目前最合适的物联网接口,而智能手机模块化,则进一步拓展了手机的外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期待它成为智能手机进化的下一步,未来,就像变形金刚大喊一声“汽车人,变身!”启动战斗模式,每一个平凡的你也可以随时召唤:

“智能手机,变身!”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