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高层批示严查,土炼油牵出硫酸大案山西惊现“酸湖”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队查处的土炼油案件,第一个被环保部督办的巨型“酸湖”,揭开了山西土炼油长期隐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内幕。

责任编辑:顾策 苏永通

酸坑现场黏稠状物质在阳光下泛着油光,这个被当地人称为“黑湖”的地方影射着山西土炼油曾经的繁荣昌盛。(南方周末记者 曹海东/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5日《南方周末》

山西第一起使用禁毒大队查处的土炼油案件,第一个被环保部督办的巨型“酸湖”,揭开了山西土炼油长期隐匿的地下硫酸黑市内幕。

随着国际油价上涨,山西土炼油不仅卷土重来,且有蔓延之势。这些企业工艺“换汤不换药”,正呈现隐蔽化、扩散化、“漂白”化以及关系化等新特点。

地下硫酸黑市

2016年11月底,山西省吕梁市交城、文水两县禁毒大队破获一起非法买卖制毒物品案,蹊跷的是,查获的大批量浓硫酸被用于交城县土炼油企业。

这是山西省第一起使用禁毒部门查处的土炼油案件。硫酸属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

土法炼制柴油,往往用浓硫酸“洗”出废机油中的胶质沥青质,故名“洗油”。该工艺已采用数十年,由此产生的酸液、酸渣往往被倾倒至山沟、河流或挖坑掩埋,没有进行任何无害化处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2016年7月,南方周末即刊文指出,山西土炼油企业呈现企业化、大型化、规模化特点,酸液、酸渣不容忽视(参见2016年7月7日南方周末《山西怪象:遍地都是“土炼油”》)。

山西省省委书记骆惠宁、原省长李小鹏、副省长王一新为此专门做出批示,山西省打击侵权假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山西省“双打”办)与八个部门,联合开展打击土炼油督查行动,其中一项即防范“土炼油”企业对土壤和水环境造成的污染。

土炼油环境污染问题甚至引起中央高层注意。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2016年10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做出重要批示,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副部长翟青指示环监局对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存在的纳污土坑问题进行查处。

所谓“纳污土坑”,当地人又称“黑湖”或“酸湖”,由吕梁市交城县、文水县土炼油企业长期倾倒酸液、酸渣所致。

土法炼制柴油工艺中,浓硫酸使用量一般为3%左右,一吨浓硫酸“洗油”大约产生2吨酸渣。

目前,山西本地废机油产生量大致30万吨,80%-90%流入当地土炼油企业。据此,土炼油企业每年使用浓硫酸8000多吨,产生酸渣1.6万吨。若算上四川、山东、内蒙古、甘肃、河北等地调入用于炼油的废机油,浓硫酸使用量以及酸渣产生量更惊人。

“保守估计,山西每年土炼油浓硫酸使用量上万吨,产生酸渣二万多吨。”山西一位熟悉废机油行业的人士说。

这意味着,山西存在一个巨大的服务于土炼油的地下硫酸黑市。

和毒品、“黑口子”一样

形象来说,土法炼油好比农村柴火灶台——灶台架口锅,锅即蒸馏釜,下面烧柴加热。当达到350度后,废机油蒸馏成毛油,毛油打入酸洗罐,加入浓硫酸“洗油”,酸渣通过锥形罐阀门排出,再进行碱中和以及沉淀、排渣,最后用硅胶砂过滤,即可得“柴油”。

上述工艺可见,浓硫酸是不可或缺一环。

以往,环保局负责查土炼油,一般不追究浓硫酸来源,公安局负责配合,禁毒部门更不可能参与打击土炼油。

“环保局认为够治安案件标准,移交公安局,如果比较轻,环保罚点款,把设施摧毁就行了。”山西公安系统一位官员说,“办治安案件简单,办成刑事案件就比较难。”这也导致土炼油打击往往“以罚代管”。

以土炼油重灾区——吕梁文水县为例,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土炼油遍布该县10个乡镇、29个村、106户,1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