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林俊杰:我们唱着的歌

1979年,英语成为新加坡学校中的第一语言。华语歌却因此更受欢迎。

责任编辑:朱晓佳

孙燕姿受英文学校教育长大,她唱华语歌,最早的影响来自家人。2016年,孙燕姿翻唱了“新谣”代表人物梁文福的名曲《童谣1987》。(纪录片剧组供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12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孙燕姿、林俊杰:我们唱着的歌 被语言政策影响的新加坡》)

1979年,英语成为新加坡学校中的第一语言。华语歌却因此更受欢迎。

学生们用英文思考、说话,却喜欢唱港台歌曲、追捧周华健,爱看华文电视节目。

“新谣”由此崛起,并影响着新加坡乐坛。

新加坡歌手向洋15岁开始唱歌,唱了十年英文歌。为了参加《中国新歌声》,向洋开始学中文。2016年,向洋最终获得“新歌声”总决赛亚军。在台上,熟练地演唱了三首中文歌:《城里的月光》《双截棍》《最长的电影》。后来回新加坡接受采访,向洋说:“我要努力把中文学好。”

2017年1月,向洋被委任为新加坡华文学习形象大使,到圣玛格烈中学与师生交流。他的中文依然不是很好,在玩猜词游戏时,甚至猜不出新加坡标志的中文——鱼尾狮。

向洋的前辈——新加坡歌手孙燕姿和林俊杰的中文水平,曾与向洋相差无几。他们受英文教育长大,十几岁时才开始学习中文歌曲,最终得以在华语乐坛走红。

2016年12月,新加坡纪录片《我们唱着的歌》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展映,片中的故事,就从孙燕姿、林俊杰、巫启贤们说起。

新加坡导演邓宝翠从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入手,追溯了被李光耀称之为“世界上最大最复杂的语言试验之一”的新加坡“双语教育改革”,以及由此激发的“新谣”运动。

“在流行文化里保留了中文”

1979年3月,新加坡大学华文教员冯焕好接到通知,即日起推行“双语教育”,高一数学、科学、经济、地理等课程改用英文教授,取消华文理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