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中国

◆西藏骚乱与北京的对策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22日,陈有为(美国)
    明明是暴徒捣毁商店,抢劫银行,焚烧民宅,冲击公安与政府机关,明明是无辜平民与执勤人员受到暴力袭击,藏独分子却诡称中国军队武力镇压。一些西方媒体,也以幸灾乐祸的心态扭曲事实,附和这种论调。
    暴乱发生之后,中国本应抓紧时机,在第一时间就邀请外国媒体记者亲眼目睹现场,使暴乱真相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但令人不解的是,西藏地方却封锁现场,送走境外(包括香港)记者,几天之后才公布暴乱真相,使西方媒体得以抢先发出歪曲报道。
    如此迟疑的反应,说明中国还缺乏一套符合信息时代高速高效要求的危机处理机制,难以在危机事态发生时占有先发制人的主动地位。
    【点评者说】这就是一次不折不扣的舆论战。幸运的是,虽然反应有点迟钝,但中国毕竟掌握了大量事实,所以才能后发制人,打赢这场舆论战。但必须看到,在这场舆论战中,恰恰是那些目击事件的海外游客给了中国非常大的帮助。它告诉我们,公道自在人心,它还告诉我们,信息公开才能保证最有效的传播。

 

◆2008年,中国面临考验

日本《富士产经商报》,3月21日,山本烈
    今年对中国经济来说,恐怕是最困难的一年。
    中国近5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都以约25%的速度增加,是极典型的投资主导型经济增长模式。而中国国内之所以没出现严重的生产过剩,是因为美国的过剩消费支撑着中国的过剩投资,因此,只要美国市场萎缩,中国的过剩投资和过剩生产体制的弊病将立刻显露。今年头两个月的居民消费物价指数连续刷新了11年来的最高纪录。
    物价和工资上涨以及征收企业法人税开始对内对外“一视同仁”,让日、美、欧企业去年的对华投资额分别减少25%、13%和29%。此前,外资对华投资是中国企业提高竞争力和扩大出口的原动力。过去二十几年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廉价、优质、丰富的劳动力,以及“破格”的外资优惠政策,都逐渐离中国而去。
    中国政府强调产业技术高度化、节省能源效率化和提高企业品牌知名度,但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2008年,中国将面临巨大的光荣和考验。
    【点评者说】中国不能老指着出卖劳力、环境来换取发展,这是中国迟早要迈过的一个槛。趁着30年改革开放的初步积累,中国政府和企业界应该有随时接受暴风雨洗礼的勇气。

 

◆印度比中国更可怕

俄罗斯《钢材与世界》,3月18日,兹维列夫
    三年前,全世界都在惊呼“中国人来了”!中国确实来了,一下子就变成了最强大的钢材出口商。但说到底,中国的钢材出口并不足惧,印度的冶金工业更危险。
    根据冶金工业现代化程度和发展前景来看,印度已经占据第二的位置。与中国最大的不同在于,印度用于国内钢材生产的铁矿石原料充足,冶金工业在印度还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依靠。
    印度拥有丰富的铁矿石原料储藏,而且印度已经不像以前那么需要发展自己的钢铁工业,它只需将从中的获利最大化即可。比如,为确保国有钢铁公司未来的生产原料供应,印度商工部长上周末发表了一个“印度应当限制铁矿石出口”的历史性声明。设想一下,如果印度禁止铁矿石出口,印度铁矿石消费大户中国的情形将会怎样?全球铁矿石的价格又会如何?
    【点评者说】印度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0%到了中国,当印度钢铁业开始全球扩张的时候,中国钢铁业的危机无疑将大大加重,对于一个基本告别消费,而仅仅是以此赢利的竞争者来说,印度钢铁业对中国钢铁业而言,才是一匹真正的“狼”。

 

(责任编辑 史哲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