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名记】周其仁:中国经济要靠“创新突围”

面对特殊的“中国式挑战”,2017年中国经济如何突围?

责任编辑:顾策

周其仁(资料图)(东方IC/图)

专栏:南方名记-黄河看经济

在世界经济共同面临增速下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的独特挑战在哪里?面对特殊的“中国式挑战”,2017年中国经济如何突围?

2017年1月18日上午,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智库报告厅”中,向数百名听众发表了题为《改革突围、创新突围——2017年的中国经济》的演讲。

从“外部依赖”到“内部平衡”

刚刚在深圳走访了数十家企业的周其仁表示,自己在深圳的两周调研里“看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公司”,对中国科技创新模式形成一些新的想法,并希望跟社会各方展开探讨。

在提出自己的观点之前,他先简略分析了中国经济当下的处境与挑战,指出跟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相比,“中国挑战”的特殊之处在于“从一个很高的速度往下走”:相比2007年一季度高达15%的年化增长率,2016年预计6.5%左右的GDP增速下滑了一半多。

在这一“高速刹停”的状态下,原有的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会有很大的惯性”,也因此而在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都会感受到“过去没有遇到过的挑战”。

尽管高速增长阶段作为“历史的一页”已经翻过去,但他并不认同国际上几起几落的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并指出对中国经济过去数十年间的增长与变化,要放到全球格局的变化中去理解。

周其仁教授用一个简化模式比较了“富有经济体”和“贫困经济体”在打通国际经济贸易壁垒后所发生的变化:在富有经济体内的资本和科技要素,由于为更广阔的市场服务而价值迅速提升,由此诞生了美国经济中的“华尔街”和“硅谷”两大代表性现象;与此同时,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凭借着自身庞大的劳动力优势,在与技术、资本结合过程中迅速提高自身的“学习曲线率”,从初级产品开始向中高级产品市场迅速扩张,由此形成了对“富有经济体”内劳动力阶层的竞争与替代。

“这个格局其实不是什么人都能看清楚的,”他指出包括近期在国际经济学界走红的《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在内的许多观察者,在看到全球化让发达国家收入差别两极分化日趋严重的同时,却忽略了全球化现象的另一面——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大&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