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书单·非虚构类(一)

如何解读西方文学经典?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学传统?

责任编辑:刘小磊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陈建华,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资料图/图)

陈建华 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

《东亚近代文明史上的梁启超》,[日]狭间直树主讲,张勇评议,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6月

这本书根据狭间教授在清华大学国学院的讲稿整理而成,也体现了他在京都大学主持的梁启超研究计划的成果。此书勾画了梁启超从青年时代师从康有为一直到民国初期的思想与政治历程,着重考察他逃亡日本之后如何接受了明治维新的现代经验而由“康学”转向“西学”,并经由《清议报》、《新民丛报》而开创了他的“辉煌”言论时代。有关梁氏与日本思想的连接的论述尤其精彩,所发掘的大量日本方面的材料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梁启超。

《影响的剖析:文学作为生活方式》,[美]哈罗德·布鲁姆著,金雯译,译林出版社,2016年10月

如何解读西方文学经典?如何对待自己的文学传统?布鲁姆在诠释西方文学经典方面著作等身,无疑是位顶尖高手。《影响的剖析》不啻是夫子自道其与文学经典的奥德赛之旅,是一本心灵自传。一如既往通过莎士比亚、惠特曼、爱默生、叶芝、克雷姆等大家的作品阐释文学经典,但正如本书副标题所示,布鲁姆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内心追问:文学经典的终极魅力何在?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何种命运归宿的意义?这本新书与作者脍炙人口的《影响的焦虑》有互文关系,与各种批评文本的对话编织成无数迷宫,读来不乏曲径通幽之趣。

《中国文化传统的六个面向》,李欧梵著,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2016年3月

李教授这本新书谈论中国古典传统,从六个面向——“英雄本色、政教道统、江河岁月、饮食男女、魑魅魍魉、魂兮归来”来观察中国文化传统,在古今中外的广阔视野下读解司马迁《项羽本纪》、苏东坡《赤壁赋》等经典文本,旁征博引,融汇其广博学识,涉及文学、音乐、电影、艺术等领域。近年来李教授著述不断,涉及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与文化批评等方面,此书首次谈论中国传统文化,新意盎然,见解不落套路,丰富多元,且结合他个人的体悟心得,抒发其风趣痛快的人文情怀,对于专业和非专业的读者来说皆具启发性。

陈焱,作家。(资料图/图)

陈焱 作家

《巢经巢诗钞笺注》,(清)郑珍撰,白敦仁笺注,浙江古籍出版社2016年8月

晚清“西南巨儒”郑珍(字子尹)的诗文,知者不多,但近百年间好之者涓滴绵绵,一直不绝。这套精详的笺注本是蜀中学者白敦仁先生的名作,此前曾有巴蜀书社版。郑子尹的诗歌文辞,一派恂恂儒者之气象,几乎见不到佛道两家的影响,更无丝毫晚清黄遵宪等人所倡之“新派诗”的气味。子尹诗宗尚杜甫、韩愈及孟郊,风格平淡浅易,沉郁淳厚,惟时伤艰涩奇奥。他的记事忆人之作,一言以蔽之,就是“真”。对母亲的思念,对家人的亲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深挚悱恻,令人动容。例如写母亲陪他夜读的“以我三句两句书,累母四更五更守”,写村居景色的“碧云收去鸟,翠稻出行人”,“晚饭依花聚,林风入酒醒”。钱锺书激赏其《自霑益出宣威入东川》一诗,推许为“写实尽俗,别饶姿致”,其中“昨宵蚤会今宵蚤,前路蝇迎后路蝇”句,正是钱氏抗战时自上海赴湘西的旅途经历。

《文言浅说》,瞿蜕园、周紫宜合撰,当代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