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6年书单·虚构类(三)

愿这个书单,为你的阅读提供某种参考。

责任编辑:朱又可

(本文首发于2017年1月26日《南方周末》)

阎晶明 评论家

阎晶明,评论家。(资料图/图)

《去年天气旧亭台》,叶广芩著,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5月

书中的9部中篇小说,写的是作家自己生活过、经历过的北京故事、北京风物、北京阳光、北京情感。是故乡,是成长的地方,是并非自主选择的离别,也是无法重返的伤痛。她在表述一个她本人不能忘记、很多读者并不知道的北京,甚至,也是一个即使和叶广芩一样同样曾经拥有,今天仍然生活其中却与这种记忆渐行渐远,漫漫淡忘的北京。叶广芩如此描写她心中的北京,是一种情感需要,也是一种自觉担当起来的文化职责。她通过这样的表述,告诉你居住地和故乡根本上并不是一回事。

《己卯年雨雪》,熊育群著,花城出版社2016年1月

这是一部非战争场面为主体的小说,描写的是战争间隙发生的边缘故事。小说为故事注入了人性内涵和情感世界的复杂性,使整部作品呈现出复杂性和饱满性,同时又能够做到自觉站在国家、民族立场上处理人物故事。将人物故事特定的小环境与中国抗战的大背景、将中国的民族情绪与湖湘文化性格做了尽可能多的融合。这个非正面战场的小说故事,与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之间,实现了合理的、艺术的对接。

段建军 西北大学文学院长、教授

段建军,西北大学文学院长、教授。(资料图/图)

《极花》,贾平凹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3月

《极花》是一部将写实性和批判性完美结合的现实主义力作。作品通过一个妇女拐卖案描画了作为城市化进程牺牲品的光棍村的生活图景,状写了一群被自己的消化器官和性器官痛苦折磨的人们的生活。作品延续了贾平凹一直以来绵密而灵动的生活流叙述法,把传统文学的意象化笔法与纯熟的写意语言相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不疾不徐、悠游跳宕、极具中国做派的语感节奏,体现了贾平凹小说语言艺术的新境界。

黄梵 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

黄梵,小说家、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资料图/图)

《几乎没有记忆》【美】莉迪亚·戴维斯著,吴永嘉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四次印刷

这是戴维斯的一本短篇小说集,它们完全颠覆了我们关于短篇小说的“正统”观念,它们既不是契诃夫式的,也不是卡佛式的。它们很难被归为寓言,或童话,甚至故事。它们实则是有着整体统一性的片断,简洁、新颖、不合常规,却趣味十足,充满机智。它们的情节不清晰,叙事不完整,冲突没有场景。这些很短的片断“故事”,却有着罕见的魅力,既让我们感受到卡尔维诺,也感受到卡夫卡。总之,这是一种全新的短篇小说,有着巨大的原创性,中国读者对这本先锋小说表现的热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