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只是“猛火煮”不够,还得“慢火温”

在这个时代,重温先贤典籍,并写下心得,也不失为安放自己心灵的一种良法。

责任编辑:蔡军剑

2017年1月29日,市民在辽宁沈阳北方图书城读书。(新华社 龙雷/图)

在政府里当差,忙时连轴转,闲时得充电,若“别人睡了我们睡了、别人醒了我醒了”,岂不成了“龟兔赛跑”中那只兔子啦?2016年,工作之余读书的习惯没歇着,读了十余本书,启发最大的是这三本:钱穆《中国文学史》、余英时《论天人之际》、杨联陞《国史探微》。

先说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这本书是1955年先生在香港新亚书院的讲课稿。这本书的长处在于,“西风东渐”吾邦后文史分途,针对国人讲文学一切以西方文学为标准,钱穆先生详述中国文学由《诗经》、先秦诸子、汉赋、唐诗与唐文、宋词元曲以至于明清小说的流衍。钱穆先生说:“中国的人生在诗中表现,诗落实下来则为散文;西洋人生在剧中,落实表现则成小说。中国文学讲到这里,诗文可以说是中国文学的正宗,这是客观的讲法,《水浒传》《红楼梦》等只是消遣的读物。”

所谓史者,即演变之意,有如流水一般。讲中国文学史,即是看中国文学之流变。重读钱穆先生六十多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