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雾》作者克丽丝汀·科顿:“我们不应该批评中国”

《伦敦雾》脱胎于科顿的博士论文,以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雾霾与伦敦的“恩怨情仇”、雾霾下的伦敦人和被淹没在历史中的往事以及一个国家的治霾史。

责任编辑:聂寒非

《伦敦雾》作者科顿。(嘉月/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2月1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伦敦雾》作者克丽丝汀·科顿:“我们不应该批评中国”》)

剑桥大学沃尔夫森学院位于大学城边缘,绿地环绕。去采访克丽丝汀·科顿的那天,正赶上英国冬季难得的晴天,剑桥的天空看起来更通透。就在这样美丽的环境里,科顿从史料中一点点查找伦敦上空那曾经“浓得可以抹在面包上”的肮脏大雾。在她出生前几年,伦敦已经告别了最后一场雾霾。

《伦敦雾》脱胎于科顿的博士论文,以传记的形式描述了雾霾与伦敦的“恩怨情仇”、雾霾下的伦敦人和被淹没在历史中的往事以及一个国家的治霾史。

一本灵感来自狄更斯的书

南方周末:你为什么会想到写一本关于伦敦雾的书?

科顿:事实上,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伦敦雾霾的,但它的观察以1914年一战爆发时为限,而这本《伦敦雾》延长了观察时限,一直写到现在。我对伦敦雾霾的兴趣源自我对查尔斯·狄更斯的喜爱。他的《荒凉山庄》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他在书中对伦敦的雾霾进行了大段描写。于是,我就去找狄更斯在其他书里是怎么写雾霾的。

后来我发现,其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