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引错了诗……

凡此之类皆说明,引用前人诗词要想得当而又不出错,那就须作者和编辑都要多读点古诗文,具备一些诗词方面的常识。如果读得不多,没有把握,就更须格外小心,要多向人请教,多查阅资料,必须确实弄清其涵义,并仔细核对字句。

责任编辑:刘小磊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现场。(新华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

作为背诗词比赛的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名欠当,似应参照《汉字听写大会》而作《诗词背诵大会》更妥),高收视率和选手的出色表现,证明了人们对堪称传统文化精华的古诗词的喜爱。而网上对部分评委的吐槽,却说明有关专家水平明显欠佳,二者形成很大的反差。由此使人想到当代一些专家、名人引用古诗词时的更多错讹。因古诗词的精美形式与丰富蕴含,很多人都喜欢引用。引用得当,确能使文章增色。但所引诗句必须准确,一个字也不能错。可惜每见有错引者,难免让读者皱眉。这些专家、名人,不会作诗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总该像诗词大会的选手一样,多读多记一些古代诗词名篇,至少引用时不要出错。

以下略举一些错引之例,以见错讹情况。

中国社科院某名家之文引有前人《鹧鸪天》词句“懒向王门再曳踞”,却教读者不知所云。原来他把“曳裾”错作了“曳踞”。此或因“裾、踞”同音,拼音输入法之误。南方某大学教授的国家项目成果,将杜甫的《西阁二首》引作《两阁二首》,这样一阁一首,倒还对称。“东阁官梅”引作“东阁宫梅”,似是为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