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的大视野和小硬伤

尽管出现了描述双赢局面的硬伤,我仍然觉得作者对于双赢局面概念的笼统把握,本身并不离谱,只是如果作为博弈论课程的学生参加修课考试的话,在这个题目上要失一点分罢了。毕竟不是博弈论专家嘛。

责任编辑:刘小磊

赫拉利于1976年生于以色列海法,2002年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专研中世纪史与军事史,现任教于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摄影。(赫拉利个人网页 AntonioOlmos/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

得家人推荐,最近我饶有兴趣地翻阅了一遍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主要是中文版,林俊宏译,中信出版集团,2017年2月,北京),非常佩服作者知识渊博,想象力丰富,说书能力超一流,行文也相当了得,给我们送来一席思想盛宴。开始不久深入浅出的草坪故事,已经给人非常新鲜的感觉。后来关于人文主义和数据主义,都有很好的概括。对于许多我们知道的历史事实,作者给出全新的解说。

按照“生物体就是算法”的概括,作者展望21世纪将是“算法”主导的世界,科技会让外部算法有能力“比我更了解我自己”。当然,作者所说的“算法”,与没有读过类似著作的读者想象的,会有很大差别。“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只在很少时候会用纸、笔和计算器来做决策。我们99%的决策,包括关于配偶、事业和住处这些最重要的人生抉择,都是由各种进化而成的算法来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