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跟帖的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着真理

毕飞宇教学生写作,收到的第一篇小说是讲打怪升级的。

责任编辑:朱晓佳

毕飞宇刚刚学用手机没多久,也学会了在网上看新闻,他看的不是新闻本身,而是后面跟帖,让他震惊的是,所有跟帖的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着真理,他的担忧是:“二元论这种糟糕的逻辑方式,影响了很多人。”(南方周末记者 宋宇/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9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把组织汉字变成赚钱的行为,我教不了”“业余作家”毕飞宇的小说课》)

毕飞宇教学生写作,收到的第一篇小说是讲打怪升级的。每次升级打怪,意味着吸引一部分读者,再升一次级,又一个悬念出现,又一帮读者进来,而点击量就是钱。毕飞宇从学生的话里,听出了一个真实而焦虑的潜台词:“我的小说如何能变成钱?”

2015年8月,作家毕飞宇开始用手机了。他向将去美国念大学的儿子承诺,24小时内随时可以找到自己,“碰到问题我们兄弟俩可以讨论。”此前很多年里,他通常早上九点多开工,下午两点到四点间收工,抽空翻书、喝茶、看电视,休息得充分。现在,这些日子都没了。

手机是父子俩的情感纽带,也让毕飞宇多了许多应酬和饭局。他从前提到,自己并不喜欢手机的语言:暧昧、半真半假、进退自如、油腔滑调,“大部分是调情的”。

不久前,毕飞宇为江苏文艺版《傅雷家书》写了序言。上中学时,父亲送给他这本充盈父子之情的书信集,他却视之为小说,因为“这本书到处都是鲜活的人物性格”。

毕飞宇的另一项重要变化,是2013年成为南京大学教授。他开办讲座,主要分析小说文本,讲《促织》等中国名篇,也谈海明威和奈保尔等名家的作品。在南大等院校积累的文学讲稿,形成了他的新书《小说课》。

2017年2月24日,毕飞宇在北京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跟帖的人都觉得自己掌握着真理

南方周末:你在讲座最后,总是请大家批评指正,这是一种姿态吗?

毕飞宇:这不是姿态,是我对文学的一种理解,文学一定是开放和自由的。不能因为年纪比别人大,阅读、写作历史比别人长,我就当然地拥有真理,不是这样。我反复强调一条,文学不是真理,文学是寻找真理的路。

对文学来说,真理一定是共建的。随着儿子慢慢长大,在他的指导下,我开始在网上看新闻,我感兴趣的其实不是新闻本身,是下面的跟贴。我发现了一件事,拥有真理的人真多啊,特别自信。这很有意思,拥有真理现在是我们这个民族特别重要的文化特征。

我很担忧。什么是二元论?我对了,那你一定错,这个糟糕的逻辑方式影响了很多人。说到底,还是二元论这个罪魁祸首,它伤害了我们民族的精神,尤其是思维模式。真理在握最大的坏处就是精神上的封闭,你不再开放,不再探求。这个太坏了。我对了,你错了,结束了。不是一个人的问题,成了一个时代的特征。

南方周末:你分析小说文本的方式有时很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刘小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