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教会我们“作乐”

以培养抢饭碗的本领为教学目标,不会有一流的艺术家,也不会有一流的科学家。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戴志勇 实习生 杨卓睿

2017年3月15日,早春三月的北京城春花开遍,明城墙遗址公园里,一位市民正在写生。音乐、美术等所谓“豆芽菜学科”所传授的知识和技巧,随着我们长大成人,不但使我们在得意时候看到天辽地远,也帮助我们在失意时候体会到世界温存,借助微茫的光线彼此取暖。(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16日《南方周末》,原标题为《作乐的教育》)

以培养抢饭碗的本领为教学目标,不会有一流的艺术家,也不会有一流的科学家

趋乐避苦是一切动物的本性,人也不例外。我家两只孪生小猫,每当吃饱睡足,追逐打闹,快活非常;小孩子也是一样,成年人却很少如此。可见,寻欢作乐,其他动物只靠本能;人则既靠天生,也靠教养。不过看看今天多数国人的休闲生活:看电视、“斗地主”、围坐在三月的桃花树下打麻将……当然不是不好,可是它们制造的快乐毕竟是浅层的,只能消磨有限时光,无力带给我们深层愉悦,可知我们的“作乐”教育还是不够的。

说到这里,恐怕会有人用&ldq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bette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