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式传播的公益项目为何往往短命?

在内在的利他主义驱动上多想办法,让人们更投入地参与这一公益项目。

责任编辑:蔡军剑 戴志勇 实习生 杨卓睿

 

当地时间2014年8月18日,美国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28岁的Adrian Murray受到朋友点名,接受“冰桶挑战”。社交媒体的普及为病毒式传播的利他主义提供了条件,尤其激发出了很多人外在、浅层、有条件的利他主义,其规模和速度可以是非常惊人的。(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3月23日《南方周末》)

在内在的利他主义驱动上多想办法,让人们更投入地参与这一公益项目。

还记得冰桶挑战吗?那场发生在2014年、依靠社交媒体传播的公益接力项目曾经风靡全球,吸引无数名人和普通人参加。也许你还能隐约想起一些大佬们被冰水浇遍全身的画面,但你是否还记得这项公益挑战的目的是什么?

冰桶挑战的确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公益项目,在社交媒体上实现了规模罕见的病毒式传播。它的参与规则很简单:当他人邀请你参加之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zero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