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之弧-逃离与回归】北川村民出深山记

他们不知所措。山中绝大部分水源受到地震污染,浑浊不清的泉水表明,家乡无法久留。但怎么走,去哪里?这样的抉择几乎同时摆在大山之中互相隔绝的278个孤岛般的乡村面前。

责任编辑:李梁 实习生 李鹏

【死亡之弧-逃离与回归】

没人不想活命。
幸存的想活,但那意味着他们必须舍弃家乡。此时山中道路尽毁,通讯也只能靠吼,北川县大山里的灾民们突然之间回归蛮荒,在这2800多平方公里的山海中,他们的存在甚至不如野兽坚挺。
他们不知所措。山中绝大部分水源受到地震污染,浑浊不清的泉水表明,家乡无法久留。但怎么走,去哪里?这样的抉择几乎同时摆在大山之中互相隔绝的278个孤岛般的乡村面前。
去哪里寻找活的希望?翻出大山,离开险地,到平原地带去,到北川县上去,到绵阳市里去。那里会有水和食物,而不会有塌方和泥石流。在那里,他们会再次回归人类的社会。


北川县,山地面积占98.8%。几条县级公路从县城出发,沟通着群山之中的20个乡镇。
不幸的是,这些总里程超过670公里的道路与北川县城一道被肆虐的地震摧毁殆尽。而资料显示,深山之中,该县人口已经超过16万。
一场浩大的自发性迁徙在深山中开始了。


跋涉者,逃难人

17日上午,语文教师文黎黎又走到了一座高山下。

自从逃出深山中的白坭乡以来,这样的大山文黎黎已经不是第一次攀爬了。虽然生在山区,长在山区,但自从懂事以来,县级公路就已经通达了她的家乡。当她长大成为教师,她还是没法向自己的学生解释,为什么会有人类生存在自然环境恶劣如斯的高山峡谷之中。

带路的头人是在白坭乡偶遇的一个伐木人,文黎黎并不知道他的姓名,就像同路的另外十几个村民也不知道她姓甚名谁一样。如今,带头的就是带头的,押尾的就是押尾的,一切已分工确定,沟通则依靠前后之间的吼叫来进行。这个由一个伐木人、一个女教师、一众村民和被蒙上眼睛的孩子组成的队伍缓缓地行进着。

带头的伐木人说他在这片林区砍过木头,稍微记得一点路。在白坭乡组队时,他成了这个团队的核心,认路这项技能让他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没人质疑他,因为大家都知道向外走总比坐以待毙强。

17日中午,距离文黎黎逃出白坭乡已经6个小时,她还是没能知道自己的家乡——相邻的漩坪乡怎么样了,父母如何,亲友如何,甚至不知道脚下这条路会通向何方。

手中的矿泉水已经喝到最后一瓶,文黎黎发现,在这里人只能随着山势而动,且他们无可选择地走上了一条比较远的弯路。

这里除了他们一队人外,一个人影都没有。

此时此刻,5公里之外的一座山顶上。文黎黎的父亲文勇拖着75岁的老父亲文兴贵爬上了一座两千多米高的山梁。

如果天气好的话,5公里外的双方或许能够看到彼此山上影影绰绰的人影,而此时一家人只是并行于两条山脉之上而互不知晓。

文勇不知道在白坭乡教书的女儿是死是活。他顾不上想,他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75岁的老爹和68岁的老娘护下山去,而东边山下的文黎黎更不知道她的父母、祖父母在西边的山上已经蹒跚了10个小时。

和其他灾民一样,文勇手里没有地图或是指南针,走路全凭感觉和跟随别人。他默默地计算着,他们一家已经翻过了4座大山,佛泉山、五指山、金子山、后背山,前面再有一段距离就是盖头山。如果他们能活着爬下那座一千多米高的山,他们就有可能得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