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者:改变或将要改变世界

当人们走在山东省齐河县迎宾路某段时,并不知道脚下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来自大二学生的研究成果。永远不要低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有的还能用来救命。

当人们走在山东省齐河县迎宾路某段时,并不知道脚下的高性能透水混凝土来自大二学生的研究成果。永远不要低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他们的作品不仅用于解决社会问题,有的还能用来救命。

永远不要低估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他们是挑战者,挑战困难、挑战自己、挑战不可能。他们需要展示的平台、更多的资源,帮助想法落地、让科研结果面向市场。

更多时候,也许我们正享受着高校学生的创新成果,却不自知。

救命的作品

周显军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小儿外科实习的时候,常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巨大肝脏肿瘤患儿向导师董蒨教授求助。每次面对这些被多家大医院判断无救的患儿,董教授都“心事重重”。

那是2012年。董蒨是该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小儿肝胆外科学组组长——这是该领域的最高学术头衔,但董蒨教授不是神,有些手术他也不敢做。周显军理解这种“手术风险”,因为肝脏解剖结构复杂,彻底切除肝脏病变组织与保持肝脏功能代偿之间往往存在矛盾,而普通的CT又很难作为判断血管和肿瘤位置关系的依据。这无疑提高了手术的风险系数,小儿肝胆手术难度更甚。

难题解决的契机在于2013年初计算机专业人才进入董蒨教授的课题组。“当时就想研发一个设备,用计算机把二维CT影像变成三维的,既能显示肿瘤和血管,又能模拟手术。” 同年,在青岛大学医学部读研一的周显军也成为课题组成员,他成为沟通计算机工程师和手术具体要求之间的桥梁,帮助两个专业学科各展所长,是系统研发很重要的环节。

2017年5月21日,周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