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卡”的开放之路““外国人第一次有身份证了”

自中国2004年实行绿卡制度以来,到2013年9年中,获得中国绿卡的外国人总人数仅为7356人。

责任编辑:刘斌

2017年6月16日,浙江杭州一名外籍人士展示刚领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视觉中国/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6月22日《南方周末》)

美籍教授柯道友2010年办成“中国绿卡”,“花了3年时间,提供了一百多页资料,有我在美国的博士学位认证、清华教授证明函、中国驻美大使馆的确认信等材料,上自民政局、大使馆、公安部,下到街道办派出所、居委会,往返美国多次,盖了近百个章,才办下来。”

“中国并不是一个移民国家,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否允许更多的外国人到中国来,要考虑因素比纯粹的资本和货物更加复杂和敏感得多,尤其是跨境人员流动中会涉及国家安全,需要持更加谨慎的态度。”

“外国人获得永久居留权,不仅是在中国获得身份的问题,还涉及中国管理体制,对人口的管理,社会保障的配套,公众对外国人的接纳,文化上的适应等诸多问题。”

从2017年6月16日起,公安部签发新版“中国绿卡”,将原有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更名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新版“中国绿卡”的最大变化是,它同中国公民的身份证一样,可以单独出示和使用。

“外国人第一次有身份证了。”听说这个消息,1991年就来到中国,现任职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的美籍教授柯道友告诉南方周末:“新的外国人身份证,让我觉得和中国人一样生活在这里。”

毫无疑问,对于在华生活了很长时间的外国人来说,新版“中国绿卡”不仅让他们拥有了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更为他们在中国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实际的便利。

“中国绿卡”何时出现?

“绿卡”(Green Card)一词起源于美国,因美国颁发给外国人的永久居留许可证是一张绿色的卡片而得名。

“绿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产物,当时美国移民归化局(INS)为了区分二战后大批涌入美国移民的不同身份状态,开始颁发不同类型的身份证明文件。最早的“绿卡”是一张名为“I-151”的表格,只有持有该表的外国人才可以不受限制地在美国工作、生活,不必面临随时被驱逐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