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传递】南通:跨过长江去

怎么会服气呢?以南通来说,70年代末期,他们的经济总量还和对岸的苏州不分伯仲。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才一落千丈。

责任编辑:老黄

请容许我先说一声对不起。

 

我生长在苏南,对这片土地充满热爱——在北京,心情低落的时候我会去寻找一个叫做“一品小笼”的连锁餐厅,然后点上一笼汤包,就着姜汁醋泪流满面地吃下去——因为久违的味道让我感动,也因为26块钱一笼6个的价格让我心痛。我家楼下的小笼包才3块钱一笼8个。

和许多无所事事的苏南少年一样,在我没心没肺的年代里,对人最大的侮辱是“苏北人”或“江北 人”。尽管我和江北人唯一的接触是上学路上的黄桥烧饼摊主。还有我们的物理老师——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们这些所谓“苏南名校”的好老师们被上海挖走 一批,我们就去南通海安如东挖过来一批,他们再去哪里挖人,我不清楚。物理老师是个好人,也是个尽责的好老师,我依然记得他一丝不苟近乎标准宋体字的板书 和因为画图时用力太大时常断裂的粉笔。但每次他催我作业的时候,我还是会在心里默念“刚剥拧(江北人)”。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宁愿我是个江北人,这样无论我写什么,网友们最多说我忘本,也不会有 人说我歧视,这对我来说是比忘本更严重的指责。看过我之前写的“百城记”的人都应该记得,我喜欢描述一个城市“不够完美”的一面。除了我天生心理阴暗之 外,也因为我相信,在我们这个“爱乡主义&r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