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变局

​很多家长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七八月的炎炎夏日,择校报名点排起长队,家长们宁可多交钱,挤破头,只要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学校,一切都值得。

​很多家长朋友都有这样的体验:七八月的炎炎夏日,择校报名点排起长队,家长们宁可多交钱,挤破头,只要孩子能够上一个好学校,一切都值得。

尽管免试就近入学是国家规定的政策,但由于优质师资不均衡,择校问题避无可避,优秀的城镇学校面临巨大的压力,而乡村学校却处于无生源的状态,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

奇怪的是,在浙江省的嘉善县,却几乎做到了"零择校",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是就近入学,择校现象基本得到遏止。而在2011年推行教师流动改革以前,嘉善县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择校难题。几年间,这个小小的县城,究竟是如何通过教师流动,几乎做到了"零择校"呢?嘉善的这场"择校变局"是怎么发生的,遇上了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变革前,顾虑重重

2010年年底,,作为国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流动工作试点县,嘉善县开始着手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教师流动的改革。

当时,嘉善县加大了农村教育的投入,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极大改善,和城镇学校相比已经不分上下,然而,在师资力量方面却依然相差悬殊,尤其是在优质师资上,极不均衡。

嘉善县教育局原局长包庆余说,师资不均衡,不是缺老师,而是缺好老师。

于是,如何发动城镇学校的优秀教师向农村学校流动,从而带动农村学校师资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改革设计者首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流动,嘉善县在制度建设上"刚性"、"柔性"相结合,要求教师高级职称的评定必须有满三年的农村工作经历,同时又提高了流动到农村学校老师的待遇,可以说是"软硬兼施"。

2011年5月,改革启动。

然而史无前例,老师们特别是城镇老师心中的疑虑和顾忌依旧存在,甚至有老师表示,自己恐惧教师流动。

作为嘉善县公认的名校教师,第二实验小学的吴国荣老师,是改革第一年第一批参与流动的教师之一。他说出了当年老师们的痛点:"我反复问校长,我还回得来吗?"老师们都担心,是不是得罪了领导,才会被找个借口"挪走"?这种"流动"是不是渺无归期的"流放"?吴老师那时候刚刚怀孕的妻子坚决反对,甚至想动用关系取消任命。

不仅是老师们心存顾虑,学校方面也有很大的顾虑。因为吴老师不只是学校的数学老师,更是学校特色教育机器人项目的主抓手,他一走,这个拿过全国大奖的特色项目是不是也会就此搁浅?

学校也向教育局递交过取消吴老师流动的申请,但没有得到同意。吴老师思虑再三,决定接受流动,他说:"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点利益,阻碍了全县的活动,不能成为这样一个反面人物。"

吴国荣老师说服了家里人,来到了位于农村的姚庄小学开始了3年的流动。在他的带动下,姚庄小学也发展起了学生机器人项目。

而第二实验小学的机器人项目也并没有像学校担心的那样,因为吴老师的暂离而搁置。

这一项目要延续,需要新的老师,当年刚来学校不久的王荣老师就被委以这一任务。在吴国荣老师的帮助下,不到半年,王荣老师就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他所带领的机器人项目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甚至有了新的拓展。

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金勤感慨,在教师流动中,优秀老师的离开,其实给了新老师更多的成长机会。

变革伊始,家长们高呼反对

按照教师流动政策的规定,流动是一一对应的。城镇名师流动到农村学校,对于那里的孩子们而言自然是受益的。但农村学校的老师流动到城镇学校,第一个喊"不"的绝对是心系孩子教育的家长们。

2012年,周悦女士儿子的班上新来的马建伟老师,就是从农村学校大舜小学流动到第二实验小学的。出于对马老师教学水平的不信任,马老师班上的学生家长联名要求学校更换老师。

家长们的联名要求并没有得到校方的同意。

第二实验小学的金勤校长解释说,虽然可以理解家长的心情,但是这一要求会阻碍流动政策的推进,而更为重要的是,他认为家长们对于马老师的认知,是出于世俗认识而作出的不理智的判断。

得知家长们质疑的马建伟老师感到不小的压力,但也坚定了决心,他说:"我是代表着我们大舜小学出来的,代表着我们学校,还是要把我们这个班教好,还是要坚持下去。"

为了帮助马老师适应新的教学环境,金校长和学校副书记每周都亲自到马老师班上听课,并给出具体的授课指导。一个学期下来,他所带领的班级成绩不降反升,彻底打消了家长们的顾虑。

2015年,三年流动期结束的马建伟老师通过竞聘,留在了第二实验小学继续任教。回顾流动的这三年,他表示自己的教学和工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实不仅是城镇家长有质疑,在改革推行的过程中,对于城镇老师引入的特长教育,农村的家长们在最开始也不能理解。吴国荣老师在姚庄小学创建机器人项目时,家长们都认为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但慢慢的,随着这种特长培养卓有成效,家长的态度也从怀疑转为支持。

两年变革,农村学校焕发生机

在教师流动改革的影响下,俞汇小学和大云中心学校这两个农村学校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俞汇小学的校长姚彩萍见证了学校由衰转盛的全过程。原本位置偏远,条件落后的俞汇小学留不住骨干教师,进而生源也越来越少,即使外聘教师也不能改变学校的现状。

而随着教师流动改革的启动,学校的师资情况在逐渐好转。姚校长又提出了专业特长类老师的流动,这一提议的落实让有体育、科技等等特长的教师流入俞汇小学,学校由此开设了许多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形成了学校的特色教学。

优质教师资源的流入不仅充实了学校的师资力量,也让学校原有的老师们有了对比、交流和竞争,教师素养迅速提升。2011至2012两年间,俞汇小学各种市级获奖无数。姚校长自豪地说,曾经有一年俞汇小学所获得的奖数是整个嘉善县在市里获奖的三分之二。

在嘉善县教师流动方案中,按照流动对象分别划分为校级领导、学校中层干部、名师和普通教师四个群体。校级领导是教师流动的重点对象,政策鼓励他们到农村或者薄弱学校任职。

大云中心学校现任校长马春娥本来在城镇学校任副校长,顶着家里人的巨大压力,她又重新回到乡下任职。现任副校长常广永,则是从另一所更偏远的农村学校流动过来的。学校5人的领导班子有4个都是从其它学校流动而来。

副校长常广永说,就像一池子水,长时间不动,肯定影响个人的发展,动一动,总归对个人发展是有帮助的。而在教师流动改革之前,作为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副校长,他很少有机会到别的学校任职。

新的领导班子为大云中心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马春娥说,这样的组合是百花齐放,其它学校中优秀的干部,将他们学校原本的优良传统结合到本校的实际当中,再加上不断有优秀老师流动过来,原本薄弱的师资力量得以提升,并在书香育人特色教学方面有了突出成绩。

2014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和国家人社部两个部委评为全国先进集体,轰动一时。据马校长介绍,获得这样的荣誉是嘉善县建国以来的头一回。

嘉善县教育局原局长包庆余说,农村薄弱学校更需要优秀的校长,优秀的骨干团队,才能把这个学校变成优质学校。

现在,随着学校实力的增强,在学生家长之间的口碑越来越好,原本担心实施九年一贯制会流失小学毕业生的马春娥校长,已经毫不担心学生择校的问题了。

变革深入,顾虑新生?

随着教师流动改革的推进,不同于农村学校对变化的欣喜,城镇学校顾虑犹存:对于优质城镇小学而言,优秀教师的流出,是否是对学校的师资水平一种削弱呢?

县教育局原局长包庆余表示,教师流动改革没有削峰填谷,而是填谷增峰。

原来,就像第二实验小学的机器人项目,离开了吴国荣老师的带动,也会有王荣老师接过大旗继续推行一样,优秀教师的流失并不影响大局,而会让岗位空出,给新老师以挑大梁的机会,从而激发他们的活力。

第二实验小学的校长金勤发现,教师流动后,学校更是充满了活力,不断有老师占取,甚至创造新的高峰。他说:"流动跟水一样,流动的水是活水,流不动的水,天长日久才会成为死水。对于流动,我现在已经毫无顾虑了。"

嘉善县教育局现任局长朱利军表示,通过这几年的硬件改造和师资流动,一大批名师到农村中学去任教,乡镇初中教育质量,教育水平大大提高,乡镇老百姓都基本上选择在自己家门口的学校就读了。

2017年6月11日,嘉善县召开了中小学县管校聘改革试点工作大会,将教师的人事关系归县教育局统一管理,由学校聘任,由此推动教师流动的长效运行。嘉善县县委书记许晴表示,教师流动政策的推行任重道远,他们将力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比较好的高质量的教育。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网络编辑:柯珂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