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收藏不是“有钱任性”

艺术瑰宝代代相传,文化与历史的声音从未消亡,也不会消亡。

责任编辑:吴悠

2017年6月16日,“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美国莱顿收藏馆藏品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出的70余件展品分为肖像画、历史画及风俗画三大主题,其中包含荷兰著名画家伦勃朗的11幅画作。(新华社记者 郑焕松/图)

天才画家伦勃朗·范·莱茵(1606—1669)代表了十七世纪荷兰黄金时代的艺术巅峰,被誉为“文明的先知”。300多年后,“伦勃朗和他的时代”穿越时空来到了中国,于2017年6月——9月在国家博物馆开展,参展的74幅作品全部出自荷兰艺术家伦勃朗及其学生之手。

伦勃朗的作品宽阔有力,生动深刻,他擅长肖像画,尤其爱好自画像,他采用的构图光影甚至在摄影行业被称作是“伦勃朗光”,可细腻柔和得将人的面部表情神韵表现到极致。

著名画家梵高曾对伦勃朗的《犹太新娘》注视良久后感叹道:“我只要啃着硬面包在这幅画的前面坐上两个星期,那么即使少活十年也甘心”,同样为他痴迷的还有远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托马斯·S·卡普兰夫妇,他们以伦勃朗的出生地命名设立莱顿基金,广泛在世界各地搜寻收藏伦勃朗流派的作品——本次画展作品皆为莱顿收藏所属。

私人收藏之“前世今生”

卡普兰的收藏之旅源于少年时对伦勃朗的浓厚兴趣,老辣的投资眼光为他积累了大量资本,兼备艺术鉴赏能力的他还曾把拍卖所得作品《瑞贝卡和伊莉莎在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