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屿不是吃烤串的小岛”

“鼓浪屿不是吃烤串的小岛,不欢迎低端旅游。”

责任编辑:于冬

游人纷纷在鼓浪屿申遗成功宣传牌前拍照留念。(南方周末记者 岳家琛❘/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上岛的多是半日游,外地导游嬉笑地介绍别墅原主人娶过多少小老婆;游客熙熙攘攘地扎堆在美食街。这并不是鼓浪屿希望的旅游模式。”

“鼓浪屿不是吃烤串的小岛,不欢迎低端旅游。”厦门学者吴永奇认为,申遗成功恰恰挖掘出鼓浪屿更多的历史文化价值,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从而真正拯救了这座小岛。

2017年7月8日,在波兰召开的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会主席落槌的瞬间,鼓浪屿申遗团队负责人魏青与管委会主任郑一琳激动地拥抱起来。

“郑主任(郑一琳)当时太激动了。可可西里申遗只用了两年,鼓浪屿申遗用了八年时间。”魏青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作为北京国文琰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负责人,自2008年起,魏青就受厦门政府委托全程负责鼓浪屿的申遗工作。八年间,魏青把三分之一的时光都留在了厦门。

一槌定音,一波又起。成功申遗后,对于“鼓浪屿商业化太严重”的批评再次见诸报端。其中,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评估报告也发出警告:“旅游业是鼓浪屿岛上有形遗产和环境面临的主要威胁,度假旅游高峰期尤其如此。”

“鼓浪屿不是吃烤串的小岛,不欢迎低端旅游。”厦门学者吴永奇却认为,申遗成功恰恰挖掘出鼓浪屿更多的历史文化价值,从而真正拯救了这座小岛。

一度不被看好的项目

“哪怕对鼓浪屿价值的认识仍暂有分歧,哪怕对鼓浪屿的未来曾经心灰意冷,都可以为这一份责任,求同存异。”魏青在微信朋友圈如此感慨。

作为申报项目,鼓浪屿最初并不被上级主管部门看好。甚至2015年底正式递交材料的前夜,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仍打算换掉鼓浪屿,改为推荐古泉州史迹。

这背后似乎有难言之隐。吴永奇分析,“每个国家每年只能申报一项文化遗产,所以中国申遗最在乎的是成功率。从2004年每个缔约国只能申报一个文化遗产规定生效开始,中国申报的文化遗产项目从来没‘黄’过。”

鼓浪屿管委会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鼓浪屿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主任蔡松荣记得,厦门市领导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Golradir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