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灾救助:保险公司尚难挑大梁

目前我国的财产险中,只覆盖到洪水和台风灾害,地震灾害则属于附加条款,需要另行购买,不过购买率相当低。

责任编辑:夏英

汶川地震发生后,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研究小组开始了紧张工作,将汶川地震的震级、烈度、范围,汶川地区的建筑物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诸多数据输入预设模型,评估和计算地震带来的经济损失。
与之相比,中国保险业的巨灾保险研究才刚刚起步,巨灾保险深度远远不够,保险业还不能为汶川地震巨灾分担足够的风险。这凸显了中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不足:绝大部分巨灾损失仍需由财政负担,而无法依赖保险的赔偿。
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面对巨灾,我们的预防意识不够,综合减灾能力不够,应急和备灾准备不够!”


隐秘的巨灾研究小组
瑞士时间5月12日上午7点28分,在苏黎世出差的周俊华博士刚刚从睡梦中醒来,尚未清醒。一个小时之后,北京同事的email来了,四川地震了。这一天,恰好是瑞士的圣灵回归日,一个公众假期。

在焦急等待了一天后,应急预案在周二开始启动。

瑞士时间5月13日上午9点,汶川大地震26小时后,周俊华和小组的同事们接到了明确任务,开始了异常忙碌的一天。汶川地震的震级、烈度、范围,汶川地区的建筑物状况、人口密度、经济发展,庞大的数据源源不断地从各种途径传来,最终输入一个预设的模型,计算汶川地震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

这个忙碌的二十余人小组,成员分别来自气象、地质、水文、土木、环境、灾害风险等专业,并分散在全球各地,一直研究着巨灾的地域分布及其可能给人类带来的风险。

这是一支国外科研机构?不,他们只是隶属于保险公司的巨灾研究小组;研究结果也更多地用于商业利益——比如对经济损失的估算,就是为公司确定风险准备金而服务的。

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些研究既帮助保险业控制风险、从而更深入地参与到巨灾救助体系中、减灾救灾,同时也能为政府和公众的备灾提供科学依据。

13日晚上,这个从属于瑞士再保险公司的巨灾风险研究小组计算出了中国保险业和本公司的可能损失。出于商业考虑,瑞士再保险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