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之思】“苗圃行动”的学校为何屹立不倒?——“苗圃行动”义务总干事梁建华专访

国家在80年代推行“义务教育法”时,没有很大的财政投入,把办学责任摊分到县和乡一级政府部门。当时还有乡教育附加费,就把这个费用加到农民的上面去,当时叫“人民教育人民办”。还有一个任务是要在2000年时“普九”,所以县、乡政府的工作量非常重,要建一批校舍来让学生有地方上学。当时要求没有现在严格,如果交给乡一级来负责,可以想象会有什么情况。现在回头来看,有很多工作要重新排查。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李梁 实习生 李鹏

这次地震中,最让人揪心的是众多校舍倒塌,学生和教师死难。但是香港慈善团体“苗圃行动”在四川所建造的61所学校却屹立不倒,包括建于阿坝州震中附近的6所学校。

以促进中国教育为宗旨的“苗圃行动”,如何能保证校舍的建筑质量?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总干事梁建华。

61所学校都没有倒塌
南方周末:
苗圃学校在这次地震中的情况如何?

梁建华:我们这两个星期都在了解当地情况,在四川我们资助了61所学校,都是乡村小学,这61所学校都没有倒塌,也没有老师、学生受伤。有6所学校在阿坝州,靠近震中,我们和当地教育局联系,其中3所学校,出现裂缝较大,一个是在松潘,另两个在黑水和小金。重灾区没有我们建的学校。

我们在甘肃建了20多所,其中有7所是在文县,4所是建成的,3所是在建的。文县有3所建好的学校有较大的裂缝。我们和县教育局联系,他们也没有报告学校有结构上的问题。

文县受灾面积大,全县390多所学校都受到了灾害,我们这7所相对于其他学校来说,受灾情况轻微。

南方周末:苗圃是如何选择校址的?

梁建华:我们因为对当地情况不熟悉,就和当地教育局的官员沟通联系,由县教育局推荐哪一个学校需要援建。收到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