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之急】唐家山堰塞湖:与天气较劲的情绪

负责制订溃坝方案的水利专家,担负紧急撤离任务的绵阳官方,嘀咕何时撤离疏散的130余万下游民众,正以倒计时的心态,祈盼着上天赐予晴好天气。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张捷 林楚方 实习生 王霞

负责制订溃坝方案的水利专家,担负紧急撤离任务的绵阳官方,嘀咕何时撤离疏散的130余万下游民众,正以倒计时的心态,祈盼着上天赐予晴好天气。

性命,财产,名誉,前程,荣辱,悲欢离合,与其说悬挂在唐家山堰塞湖,不如说悬挂在老天爷喜怒无常的阴晴圆缺上。




2008年5月28日清晨,太阳再一次缓缓爬出浓雾和阴霾,四川绵阳市城区富乐山,唐家山堰塞湖排险指挥部的驻地,晴好天气带来的欣喜、烦躁、焦灼的情绪,又一次从这个劫后余生的城市中蔓延开来。

大战在即胜负难料,三天来,天气成了人们情绪的附着点,天气是130余万人心头最大的悬念。

专家:如果老天爷再给十来个晴天
“如果老天爷再给我们十来个晴天,下游老百姓的损失,就会降到最低点。”

5月27日晚,直升机降落在唐家山堰塞湖的升降点之后,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爆破专家张文煊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了这句话。

准确地说,他是重复了这句话。此前,堰塞湖排险指挥部的诸多专家都说过这句话,但这次没有一个专家觉得他在重复别人。集体无意识的重复,流露的是一种共识:他们期待天气一直晴好,使得机器主导的工程措施,能够替代炸药主导的爆破措施,从而放大下游的安全系数。

当晚6点零3分,本报记者与戴安全帽着红色T恤的张文煊顺着陆航二团飞行员搭好的扶梯,双脚落在唐家山堰塞湖直升机升降点。螺旋桨掀起的烫脸的气浪,吹得沙石飞扬,吹得升降点的士兵们睁不开眼。睁开眼的人,几乎没有人知道,45岁的张文煊,就是两年前央视直播三峡围堰时,那个剖析“世界第一爆”的爆破专家。

地震之后第四天,水利部和四川省的地质水文等方面的专家聚集绵阳,讨论处理北川等地堰塞湖。5月18日,黄河和一干地质人员乘直升机盘旋在唐家山堰塞湖上空,次日取得唐家山地形地质的第一手资料。第三天,以水利部高官和专家为主的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水利组决定,33个小堰塞湖由四川省水利厅组织解决,最险的唐家山堰塞湖则由“中央军”攻克。

从直升飞机上看出去,河流如一条飘带逶迤在两条险峻的峡谷中。飘带右侧的山崖,像被一把巨大无比的刀从高空劈过,劈落的山石和泥土将原本顺流而下的飘带横空斩断。堆积的山石和泥土,像一个巨大的塞子,桀骜不驯地堵在地震重灾区北川城外3公里处。

张文煊很快汇聚到由水利部总工程师等人组成的专家团队中。专家团队正在现场指挥武警水利部队的施工。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高低不平的堰坝上,散落着红色的军旗,蓝色的帐篷,橄榄色的迷彩服。不远处,推土机、挖掘机在24小时连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瓦特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