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

横断山脉深处,茶马古道路上,藏着一座明代古城。

责任编辑:杨嘉敏

“四合五天井”为大理白族民居中一种常见的样式。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点在于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三间下房的一坊,围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同时在下房两侧增加两个漏角小天井,故名为四合五天井。(杨继培/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8月3日《南方周末》)

横断山脉深处,茶马古道路上,藏着一座明代古城,城中现存21个明代院落、146个清代院落以及500余民国院落,是中国西南一处鲜为人知的古院落群,诸如“四合院”“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院落,在这里是寻常见。

徐霞客借宿处

大明崇祯十二年(1639)二月,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由丽江经鹤庆,于二月十四日上午来到剑川古城。早春云贵高原的风还带着寒意,迈过清冽的护城河,走过伽蓝桥,徐霞客把行李寄放在北门街杨贡生家中(府、州、县秀才中成绩优异升入国子监者,称为贡生)。北门街是剑川古城的商业街,往来不绝的商贾从马背上卸下一提提普洱茶,衣衫褴褛的盐工在街边歇脚打尖,茶、盐之利,马帮不歇气的脚步,转来了这个茶马古道小城的繁华。

2017年初春,我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来到剑川古城北门街,三百多年来,这条街的名字并未曾改变。叩响北门街27号的木门,杨德绶大爷把我领进后院,这便是当年徐霞客住过的杨家大院!大院修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两层五间楼,重檐歇山顶,穿斗式结构,连格子门、梅花形木窗都是明代原作。杨德绶是杨贡生后人,他说,杨家大院本来还有门楼与临街的商铺,1949年剑川城中突发火灾,门楼与商铺均在大火中被毁,杨家人在原址盖上砖瓦房,里面的五间楼一直留了下来。

说起徐霞客,杨德绶打开了话匣子,他指着堂屋的楹联说:“‘高楼著五间曾闻漆条弊身朱衣点额 故里传二事乡誉宏祖访友绍仁谢师’”,这里的‘宏祖访友’,便是徐霞客拜会杨贡生的故事了,在杨贡生介绍下,他游历了金华山、满贤林等名胜”。五间楼堂屋公用,阁楼供奉祖先灵位,其他四间分给了四家人,杨德绶坚信,他住的那间便是徐霞客曾经借宿过的,他的床头有两本翻得破破烂烂的《徐霞客游记》,这是他平生最得意的谈资。

剑川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东南部,历来是滇西北重要门户。史料记载,剑川曾在唐朝、宋朝、明朝时建过三座城池,分别位于甸南上下登、甸南西湖村以及县城中的柳龙冲。柳龙冲背靠金华山,前临剑湖,左临永丰河,风水极佳,《阳宅十书》说,“凡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夸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也。”剑川古城从建城之初,便按照中国传统的街巷闾里布局,并在四周修筑城墙,这项庞大的工程直到明崇祯十六年(1643)方才竣工。伴随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lee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