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备立宪是怎样搞起来的

戊戌政变时,慈禧曾把提倡君主立宪视为大逆不道,而今则准备实行。短短几年时间,其态度何以会有如此重大变化?

责任编辑:刘小磊


1905年广西桂林的一个官方集会。主席台横额上有“立宪万岁”四个大字。这说明“立宪”已是官方公开的话题


慈禧在义和团运动中闯下了巨祸,声望极度下降,听到民众要求立宪的强烈呼声后,不得不认真考虑。日俄战争的结局又使她看到,专制之国虽大,并不一定强盛。她对立宪虽然缺乏了解,但亦有商量的余地。她读了张謇进呈的《日本宪法义解》,看到宪法规定的日本天皇权力很大,疑虑消了不少。同时知道过去推行的新政无济于事,不能不另作政治改革的尝试

1906年9月1日,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发布了一道“仿行宪政”的上谕。这道上谕在叙述了中国国势不振和各国富强的原因后写道:“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拟定,次第更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订,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著内外臣工切实振兴,力求成效,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定期限之远近。”

所谓“宪政”,就是民主的政治。当时的西方国家有两种政体形式,共和国家实行民主立宪,如美国、法国等;有君主的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如英国、德国等。上谕中所说的“立宪”即指君主立宪。君主立宪就是制定宪法,将无限制的君主权力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无宪法限制君权,是君主立宪与君主专制的根本区别。而宣称“仿行宪政”,“以预备立宪基础”,就是公开承认中国的政治制度不如资本主义国家优越,必须向外国学习,大加改革,为实行正式的民主政治打下基础。

戊戌政变时,慈禧曾把提倡君主立宪视为大逆不道,而今则准备实行。短短几年时间,其态度何以会有如此重大变化?这就需要从此前的国情谈起了。

出逃途中下令实行新政
1900年义和团运动爆发,慈禧太后欲加利用之,报复与之有一定矛盾的列强,于是下令开战,结果大败,北京沦陷,她急忙率光绪皇帝等人仓皇出逃,一直逃到西安方才稳定下来。1901年9月,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蒙受如此空前绝后的奇耻大辱,全国人民无不痛心疾首,有识之士均认为这是慈禧推翻戊戌维新、重用顽固守旧大臣所造成的恶果,纷纷要求她下台。列强对慈禧的顽固守旧更加厌恶,曾想把她当作祸首处置。慈禧感到脸面丢尽,无法向天下臣民和反对开战的光绪帝交代,相当懊悔。为博取列强好感,笼络人心,保住统治地位,她在出逃途中即下令实行新政,接着设立了推行新政的领导机关督办政务处。其后虽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改变,然而由于徘徊观望、敷衍塞责的官员多,成绩并不显著。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