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异种器官移植风险

哈佛大学的丘奇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敲除猪体内潜在的病毒基因,这一结果对消除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朱力远

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失活的基因编辑猪。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CRISPR/Cas9技术敲除关键基因后,使得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彻底丧失感染能力,扫除了异种器官移植研究的最大安全风险。(资料图/图)

(本文首发于2017年10月5日《南方周末》)

哈佛大学的丘奇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敲除猪体内潜在的病毒基因,这一结果对消除异种器官移植的安全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9月22日,《科学》杂志正式刊登了美国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丘奇教授团队的基因敲除猪最新研究成果,在多位中国科学家参与下,该团队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猪细胞内的内源逆转录病毒(PEPV)基因进行了基因编辑,使其失去感染能力,并培育出内源逆转录病毒失活的基因敲除猪。

潜在的危险

器官移植是挽救器官受损或衰竭患者的主要手段,也是现代医学的巨大成就之一,但是器官供体短缺一直是制约器官移植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据美国器官募集和移植网络(OPTN)数据,截止到2017年9月21日,美国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有11.7万人,1-8月共完成2.3万例器官移植手术,而器官捐献数量仅为10868例。十多年来,美国每年完成器官移植手术和器官捐献的数量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但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数量却从十五年前不足8万,增加至目前的近12万。全球其他国家也是类似情况,中国器官移植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于猪的器官大小、生理结构等与人非常相似,而且易于获得,因此猪被认为是异种器官移植的理想供体。一些科学家已将基因改造的猪器官移植到灵长类动物身上,包括心脏、肺脏和肾脏等器官,这些猪器官在灵长类动物体内最长存活时间可达900天以上,猪器官移植的人体临床试验也已在计划之中。

不过,猪体内存在很多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这些病毒基因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小碧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